在日前于四川成都舉辦的2017年四川省社會辦醫發展論壇上,有關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家政策“春風”的吹拂下,社會辦醫迎來迅猛發展機遇。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還面臨“多小散亂”的現實。確保社會辦醫有序發展,完善形成多元化的就醫格局,仍然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民營醫院發展勢頭迅猛
近年來,國家已連續出臺多個推動社會力量辦醫文件,從舉辦主體到服務范圍,再到稅收、價格、醫保支付以及監管等方面都做了進一步的規定。同時,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和現有的公立醫院錯位發展,更好地和公立醫院形成互動和互補協同的關系;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向品牌化、集團化的方向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向康復、養老、護理、兒科等緊缺又有明確需求的領域發展。
2016年以來,在破除以藥養醫體制和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政策頻出大背景下,藥企、醫療器械、實業以及金融業從業者紛紛收購醫院,搶先布局下游產業鏈。
在大量收購民營醫院的同時,資本的觸角也伸向了公立醫院。濟民制藥、海南海藥等藥企紛紛出手拿下醫院。據機構調研,在過去的2016年,超過30家公立醫院被賣掉,其中藥企接手的過半,如益佰制藥買了淮南朝陽醫院53%的股權、濟民制藥買了鄂州市第二醫院80%的股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分析,目前地方醫院中的三級醫院屬于優良資產,賣出的可能性較小,但由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無力支持二級及以下醫院發展,一旦斷奶,二級醫院的賣出也只是時間問題。朱恒鵬預測,未來40%的公立醫院將會被收購。
“目前四川民營醫院數量位列全國第一,民營醫院床位數位列全國第六,民營醫院發展迅猛。”四川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徐旭介紹說。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四川共有民營醫院1362家,占全省醫院總數的65.89%。同比增長13.11%;床位數11.16萬張,占醫院床位總數的21.49%;民營醫院診療數2879萬人次,發展勢頭非常迅猛。
據四川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徐旭介紹,近年來四川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社會辦醫的政策,在行業準入、設備配置、醫保支持、土地劃撥、融資稅收等方面制定了鼓勵措施,在政策紅利下,四川民營醫療機構迅速發育壯大。尤其是一些新辦和改制的民營醫院管理規范、特色鮮明,正成為民營醫院的主力軍。
“醫生多點執業、分級診療等政策的不斷推進,讓民營醫院看到了希望。”四川和福醫頤集團副總經理趙文樂說,自2009年以來,一系列有利于民營醫院的政策不斷出臺,刺激著民營醫院數量的快速增長和發展。
政策紅利下的行業現實
記者了解到,鼓勵社會辦醫,控制公立醫院的盲目擴張,引入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醫療需求,能夠促進緩解醫療資源不足的矛盾。但是,目前我國社會辦醫還存在一些阻礙。
“玻璃門”仍存,大審批下有不少小審批。成都大觀醫院院長張鶴說,國家鼓勵多點執業,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卻存在尷尬,例如,“一些公立大型醫院管理者有畏難情緒,表面上不反對,但具體操作時卻不情愿”。
張鶴說,比如衛生、醫保、物價等是大審批,樣樣不簡單,小審批是衛生執業證下的業務技術審批等。他舉例說,在診療范圍方面,衛生行政部門審批了婦科診療業務,但是占婦科業務的30%到50%的計生業務還需要另行審批;消毒供應也需要專項審批,血透與其他一些技術要專項審批,非常耗時耗力。
當前數量多、規模小、服務量不足是社會辦醫面臨的實際問題。記者了解到,以四川為例,從民營醫院的構成來看,綜合醫院有950所、中醫院有68所、專科醫院343所、護理院一所,大部分為一二級醫院,三級醫院鳳毛麟角,還有很多是無等級醫院。而且由于民營醫院在建設規模、床位設置數、學科優勢方面還無法與公立醫院比肩,因此服務能力和服務量明顯不足。
“目前民營醫院還集中在婦科、男科、肛腸、眼科、口腔等專科上,同質化機構較多,也埋下了惡性競爭的隱患。”徐旭說。
在醫院人才儲備方面,四川省醫院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民營醫院人才基本呈現“一老一小”的局面,以退休老專家和低學歷年輕人為主,缺乏職業規劃,更談不上人才梯隊建設。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最新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民營醫院數量達1.4萬多家,但床位數僅占19.4%;衛生技術人員僅占15.6%;全年總診療人次中,民營醫院僅占12%。
社會辦醫怎么辦
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對于社會辦醫目前存在的問題亟待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等方面“有所為”,促進社會辦醫有序健康發展。
一是主動作為,大膽管理,堅持“放、管、服”并舉,破除“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困局。徐旭建議,從現有的結果管理向過程管理轉變,建立規范化的監管機制,樹立監管就是服務的意識,同時要堅持對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一視同仁,民營醫院出了問題監管部門也一樣需要問責。
二是鼓勵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合作發展,相互促進。四川省醫院協會有關負責人認為,政府可以引導公立醫院幫扶民營醫院發展,形成互補、良性競爭,從而加快民營醫院的發展步伐,也減少行政管理的成本。同時,各地組建醫聯體,也要打破身份界限,將有區位優勢和專業特色的民營醫院統一納入醫聯體范疇,讓技術跑路,而不是病人跑路。
三是進一步引導社會資本向短缺服務領域投放。記者了解到,目前社會辦醫在醫療稀缺領域比較少,比如老年病醫院、婦產兒童醫院、醫養結合機構、社會醫療、家庭醫生服務、“互聯網+醫院”等方面,還需要充分對社會資本開放,引導形成差異化的發展態勢,與公立醫院真正成為有益的補充。
四是發展和培育商業醫療保險。參加論壇的一些民營醫院院長建議,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還是一種低水平廣覆蓋的制度設計,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高端醫療消費使得社會辦醫找到了資本回報和新的價值增長點,但是如果商業保險發育不完全,高端醫療仍然是“無米之炊”,甚至還可能擠占基本醫保基金,給基本醫療帶來風險。
五是努力營造社會辦醫的良好環境氛圍。張鶴等業內人士認為,民營醫院的發展,走差異化道路是立足之本。民營醫院當前還處于發展初期,還需要加強內部行業自律,還要建立行業內的黑名單制度,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以評促建,打造一批技術精良、服務優質、管理規范的行業代表。
?
相關鏈接:
誠信對非公醫療機構至關重要?得到患者認可是最大公益
醫療機構“試水”考核患者滿意度
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3600余家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
北京14家醫療機構被終止“醫保定點”
看病更方便!海口醫療機構下月可實現手機就醫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