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光明
鄧新兵是三亞市園林環衛局副調研員,也是海口美舍河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的支援干部。他說,河道治理和生態修復是全國性難題,海口治水選擇了美舍河,敢啃于直面17年未解的難題,就是挑最難啃的骨頭啃。這是一場戰役。雖然他是三亞“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項目的一名負責人,但在他看來,美舍河的治理比三亞河的治理更加復雜。
“生態修復要注重城市與生態的共生關系、建設和保護的協調關系、自然與人的親近關系。”他認為,海口美舍河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可借鑒三亞“雙修”“雙城”經驗,將民生放第一位,讓綠于民、讓路于民、讓景于民、讓海于民。景觀放第二位,把人融在自然環境中。
人和公園里的水體是“生命共同體”
在鄧新兵看來,海口美舍河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過程中,要把河及岸看成一個大公園,人和公園里的水體等都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海口在美舍河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過程中,將控制面源污染、截污納管、恢復水體自然狀態同步進行,做到“面子”和“里子”同步推進。他說,生態景觀構建并不是種幾棵樹,鋪幾條棧道那么簡單,人與鳥的遠近,人與水的距離,景在眼中呈現的畫面,岸上種什么種類的樹,河里留什么種類的水草,要做到生態和諧。如今美舍河長堤路生態示范段,原來的硬質護坡全部被破除,河邊的親水棧道已經建成。通過這樣的生態修復過程,將來的美舍河一定會成為“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生態景觀廊道。
提高美舍河周邊居民環保意識
從長達17年的艱難治理,到如今美舍河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經過數月努力美舍河正煥發出新的姿態。很多市民目睹了美舍河濕地公園五個示范段逐日改變,也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治理美舍河的決心——要綠水青山、要還清流于民的“海口決心”。
在鄧新兵看來,三亞的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貫徹的理念就是圍繞一個“民”字,“讓綠于民、讓路于民、讓景于民、讓海于民”。城市的核心是民,是人,城市該怎樣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怎樣讓人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他說,在三亞“雙修”“雙城”攻堅中,三亞市民對“雙修”“雙城”的支持達到空前高度,市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高。經常有市民發現排污口后立即舉報,相關部門迅速關閉了排污口并且對排污單位給予通報整改處理。
美舍河上游河段相對偏遠,容易遭受垃圾困擾,相關部門制定了人員巡查制度。在他看來,海口還應當提高周邊居民的環保意識,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傾倒等面源污染產生的可能。他建議要加強全民環保意識,要把綠色環保意識和生態平衡意識融入到市民工作和生活之中,還要通過立法確立城區水體的保護地位。此外,應該適當增設規范的垃圾堆放點,滿足周邊居民的日常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傾倒等帶來的面源污染問題。
海口“雙創”、三亞“雙修”“雙城”,都是對當下城市治理的有益探索,進一步豐富了城市治理的內涵。“城市治理的先進理念不僅是科學設計出來的,也是基層干部、技術人員和工人用心血汗水拼出來的。有幸參加兩座城市的治理實踐,將和建設者們一起繼續努力,共同把海南建成全國最好最美地方之一。”鄧新兵說。
(海口網3月24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治理城市水體污染頑疾 實現“雙創”“雙修”升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