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首批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資產證券化項目正式落地。中國資產證券化之路該如何走,成為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的熱點話題。
“資產證券化是好東西。”香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現場指出,盡管2008年金融危機就與資產證券化有關,但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將資產證券化“一棍子打死”。
對于中國資產證券化未來發展路徑,陳志武提出了三大建議。
首先,中國債務期限整體偏短,可考慮適當加長。目前,大多數借款普遍期限在5年以內,超5年債務比例極少。
陳志武認為,在債務期限如此短的情況下,資產證券化能帶來的好處相對有限。若大多數債務是30年或50年期限,對于放貸銀行或其他放貸機構來說會有更多流動性,以此放大資產證券化的效果。
其次,中國資產證券化機構可更加豐富。陳志武指出,當前中國資產證券化業務仍是大銀行唱主角,“這就有一個悖論了”,一方面銀行是各種貸款的資金提供方,另一方面銀行實際上已在做資產證券化的事情,比如理財產品、表外業務、影子銀行等。
第三,在強化對金融機構監管的同時,也要加強借款人教育。回想2008年金融危機,“明明知道沒有還款能力的人,還去銀行和金融機構借幾十萬美元來買房,這些人應該負更多的責任。”(完)
?
?
相關鏈接:
證券法下月提請審議?加大違規處罰力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