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洋樓、村口湖水泛起的漣漪……黃昏時分,漫步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芭蕉村內,讓人心曠神怡,久久不愿離去。
在白沙,這樣的美麗鄉村還有許多,通過政府引導、科學規劃、生態優先、產業培育等創建途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白沙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截至目前,“美麗鄉村”建設已累計投入5.9億元,開工建設80個自然村。已成功創建出羅帥、芭蕉、老周三等一批精品村莊。
在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中,白沙按照“充分尊重當地自然生態,充分尊重當地百姓意愿”的原則,集文明生態村建設、扶貧整村推進、危舊房改造、以工代賑和發展鄉村旅游于一體,通過整村改造建設美麗鄉村。同時,將綠化寶島大行動貫穿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過程,強化了生態建設,有效促進了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白沙積極創新美麗鄉村建設,挖掘資源效益,將以往政府投入、農民投勞的單一模式,改為農民為主體、政府引導、企業參與、金融機構幫助,即“農民+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的新模式。
羅帥村就是“農民+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新模式的產物。村民自籌約3萬元就能住上聯排別墅。企業通過提供汽車旅館、房車驛站、訂單度假等方式保證自身收益,同時帶動農戶參與鄉村旅游,僅這一項,人均年增加收入3000多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白沙的美麗鄉村不僅有“面子”,而且有“里子”,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白沙縣委書記張蔚蘭說,“貧窮守不住綠色,培育綠色產業,持續促進農民增收,才是白沙長遠發展之道”。
白沙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依托生態優勢,把農村建設與產業培植作為有機整體統籌推進,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農民不失地、不離土,就地就業、就地轉產、就地生財。
白沙的生態優勢為發展鄉村旅游打下了基礎。白沙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休閑體驗式農業,將單一的傳統農業生產轉型為鄉村旅游產業,實現旅游業和農業的全業態融合,切實讓游客把消費留在村莊,把特色農產品帶回家。通過“以藤結瓜”,將一個個“一村一品”的美麗鄉村串聯起來,形成全域化的宜居、宜游的大鄉村、大景區。美麗鄉村建設使得白沙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子更加多元化,農民創業增收能力持續增強。
美麗鄉村建設讓白沙嘗到了甜頭,如今,白沙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每年投入不少于4000萬元用于美麗鄉村建設,其中,每年安排500萬元用于新建美麗鄉村的創建;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于完善以往創建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每個精品村莊每年還額外安排不少于500萬元的創建資金。
?
?
相關鏈接:
白沙推行綠色發展方式 多措并舉筑就脫貧致富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