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陳女士在2016年年初網購了某品牌的牙膏,發現很不對勁:“牙膏刷了之后感覺牙齒有東西,感覺有點酸酸的,就是沒有效果一樣的感覺,味道沒有一樣。”
因為牙膏是在淘寶店促銷活動時買的,也就幾十塊錢,陳女士本打算就此自認倒霉,不再追究。但后來,她的想法變了:“我最后想想我自己一個人上當受騙算了,如果要是個個都上當受騙那不就中國就完蛋了?”
浙江臺州椒江公安局部門接到舉報后,具體事項由剛成立不久的食品藥品與環境犯罪偵查大隊負責受理。偵查大隊聯系了相關公司拿去鑒定,發現確實是假貨。
事后,記者還專門來到該品牌公司椒江分公司進行求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消費者是通過網購,沒有和正品進行細致比對,其實很難發現自己買到了假貨。當自己親身體驗后發現買了假貨,為時已晚。
就在椒江警方接到舉報的同時,阿里巴巴后方管理平臺也接到了很多類似的舉報。警方為此成立了專案組。在阿里巴巴有關大數據分析研判的支持下,專案組開始由牙膏這一線索順藤摸瓜。
警方首先發現了位于省內的椒江和溫州的兩處淘寶網店終端,打掉這兩個團伙后他們發現,他們共同的上線是在哈爾濱的一對夫婦。
警方介紹,他們夫婦下來之后有兩條線,一條是走安利的線,一條是走其他幾個知名品牌的產品線。安利的線下來之后一直追溯的源頭是在廣東生產的。另一條線的源頭是在河南灌裝,灌裝使用的瓶子和原料都是從廣東進過來的。
在案件偵查過程中,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在河南葉縣。他們鎖定了嫌疑人所在的村落,但是,由于嫌疑人都是線下單線聯系,而且村落里重點懷疑的院落四周都高墻,當地人又非常警覺,警方幾乎無法靠近。
為了不打草驚蛇,化妝,蹲守,深夜潛入,與阿里巴巴后臺大數據技術人員密切配合,警方能想到的辦法幾乎都用上了。就這樣,從一支牙膏開始,轉戰南北,幾經周折,歷盡艱辛,前后歷時7個多月,警方最終打掉了涉及多個知名品牌制假售假的整個鏈條。
臺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民警張斌說:“按照他們自己交代,已經經營了一兩年了,他們銷往全國各地,都是通過物流代發的,有大部分是通過銀行匯款,還有少部分是走物流渠道,物流代收貨款。我們把他所有的有聯系的包括短信記錄、通話記錄、銀行的帳單還有物流單全部匯總之后得出來的數字是8個多億。”
位于臺州的一處庫房里,存放著很多從全國各地起貨的假冒侵權的涉案物品。庫房中不僅有各類名牌化妝品、洗漱用品成品,各種用于造假的灌裝內容物和包裝物,還有在河南葉縣窩點起獲的灌裝工具。
很難想象,那些售價成百上千的知名化妝品護膚品,造假者竟是以這樣的工藝生產出來的。它的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呢?在哈爾濱的一個假貨批發窩點,警方在現場發現了一張出貨價格單
警方介紹,像護膚水、美白乳液,初價成本4元,后面漲價到7.5元,流向市場后漲到將近十倍,其他像一些化妝品日霜、晚霜之類的,漲幾十倍都不止,最高的150倍都不止,有一個產品賣到1000多元。
幾塊錢的成本,包上知名品牌的外衣,就這樣,假貨通過各種渠道,以高價一步步流向市場。這些侵權產品往往以打折促銷的面目吸引消費者,但質量根本沒有保障。這起制假售假的侵權大案的最初線索,源于消費者對網店的舉報。那么,網絡售假有什么樣的特點?消費者又怎么才能把買假的幾率盡可能降低呢?
臺州椒江區的某小區里的一個房間,就是最初被舉報的假牙膏等假貨的一處淘寶網店的庫房。
在警方的協調下,記者見到了原先這家淘寶網店的店主。經過溝通,他愿意在保護性拍攝的前提下,現身說法,揭示提高售假網店排名和銷量的幕后做法。
首先就是刷單作假。
這名淘寶店主說:“淘寶不刷單沒法開,因為賣同樣東西的人太多了,他有銷量就排在你前面,別人就找不到你這家店。”
所謂刷單是店家付款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方式提高網店的排名和銷量,獲取銷量及好評吸引顧客的做法。為了以假亂真,他們甚至會真實寄出空盒子并且簽收,以便在物流信息上不留痕跡。
其次,是好評作假。
這名淘寶店主告訴記者:“現在刷單,一個單子刷好之后,后面的評語還有圖片,有的很多都是賣家發給刷單的人,讓他去評這句話,讓他去發這個圖片的,所以很難去辨別這個東西到底是真還是假。現在存在都是這樣子的,錢給他了,他給你發了。”
為騙取消費者信任,他們還會營造假象。
這名淘寶店主說:“他貨給你也會搭國外買東西的小票禮品袋,有一套給你,這樣給人感覺就是真的,賣給顧客,不是說正規發票,他在國外哪個超市買的小票。”
如果遇到差評,他們還會花錢抹去差評。
如果差評過多,他們常常關掉網店,改頭換面,伺機再開一家。
據這家淘寶店主講,他前后一共經營過七八家這樣的網店。而在阿里巴巴后臺管理平臺接到的類似投訴其數量也多得驚人。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全年兩千多萬(投訴),按200個工作日算,一天等于要處理十幾萬起侵權投訴。并且根據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處理,我們的刪除率大概在90%左右。”
記者了解到,在阿里巴巴,從事打假工作的團隊就有2000來人。違規網店關掉一批,總會又有一批冒出來,這其中,刷單亂象最難治理。
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員說:“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行內叫暴力刷,他可能故意聘請刷手或者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大量購買,這種情況基本上被我們掃得差不多了。”
但是近年來,刷單又出現了新變化:“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帳戶的買賣,身份證的買賣,因為需要有大量帳戶來幫助他刷,刷完以后他又得物流,甚至有一些大型的物流公司,專門有一批號段,就是用來幫助這批刷單的人,可以偽造中轉記錄,包括憑借一張紙,連購物的聯網跟決策都是模仿的,比如說他要看幾件商品,看多久最后才下單。這個是所謂的精刷。而且阿里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年我們打掉11個這樣炒作信用平臺,跟工商部門。”
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顯示,這11個被打掉的精刷炒信平臺背后,有幾十萬個刷手賬號,其中還有不少是學生身份。
假貨橫行,坑了消費者,污染了網絡環境,透支了網購信譽,危害不小。從節目中看,制假售假者為了躲避打擊多賺錢,也是絞盡了腦汁。網絡不是制售假貨的法外之地,這就需要職能部門、網絡平臺包括廠家在內,從線上到線下加強合作,積極探索有效的整治機制。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網絡購物時也要多些自我保護意識,不能只貪便宜,而且還要保留好聊天記錄等交易證據,發現問題及時舉報。
?
?
?
相關鏈接: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一夜限購,秒懂房產新政影響幾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