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發展 造福沿線國家民眾
跨國“抱團”發展,帶來的不只是經濟發展,民眾也在其中收獲越來越多的獲得感。據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得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中國目前已與60多個國家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在“一帶一路”建設引領下,中國的發展倡議與沿線國家發展訴求對接,催生了一系列區域經濟合作設想。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董事長薩烏德在本屆年會演講中表示,沙特與中國有著相同的戰略思考,都希望通過加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來克服亞洲國家在自由貿易中所遇到的挑戰,同時兼顧好實現包容性的全球化。
在薩烏德看來,中國于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增強這種伙伴關系。沙特最近也啟動了沙特2030愿景,高度重視加強對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其中重點是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與中國的伙伴關系。“無論中國還是沙特,我們都已經看到了自由貿易環境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薩烏德說,“沙特2030愿景計劃必將會聚亞洲國家的努力,形成良性補充。”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曬出”的成績單表明:全球化正以另一種互利共贏的方式深入發展,正在為各參與方帶來發展紅利,造福沿線各國民眾。編織鐵路、公路、海空航線構成的立體交通網和輸電網絡、通信網絡及油氣管網,促進了生產要素流動,溝通沿線國家的經貿和交通網絡;多條中歐班列的開通,則逐步形成了連接亞洲國家之間和亞歐之間的交通網絡;建設了多條國際陸路光纜,大大方便了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國際間的聯絡……
展望未來 共建共享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全球化設想。”周文重在年會上表示,對沿線國家來講,如果能做到共商共建共享,把各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說各自確定的發展目標都放在“一帶一路”的大盤子里加以推進,命運共同體前景可期。
董文標認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企業要扛起時代賦予的擔當,在“走出去”中“抱團”發展,從而不斷做大做強。多年的改革開放,使得民營企業完成了積累,企業“走出去”是有基礎、有實力的。而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如今企業“走出去”是服務國家總體戰略,具備更多底氣和信心。
緬甸聯邦共和國副總統敏瑞認為,貿易一體化對于推動經濟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有效的手段,緬甸政府為此啟動了一系列具有深遠意義和雄心勃勃的改革措施,包括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緬甸正在融入全球經濟,通過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來實現貿易的便利化,包括減少貿易壁壘,對海洋和土地關稅法進行修改等。
“事實上非洲和亞洲是當今世界上增長非常迅速的兩個地區。基礎設施是非洲發展的一個障礙,同時基礎設施也可以成為亞洲加強與非洲合作的一個機遇。馬達加斯加希望能夠參與到中方倡議的‘一帶一路’。”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總統埃里·馬夏爾·拉喬納里曼皮亞尼納表示。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長老院主席法扎勒·哈迪·穆斯利姆亞爾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沿線國家帶來積極影響,特別是距離阿富汗不遠的中巴經濟走廊和中國和中亞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這些項目的建成將使阿富汗重拾昔日絲綢之路偉大榮光。為了便利地區國家間的政治文化聯系與經貿合作,阿富汗和中國已于2016年5月16日簽署了相關協議,雙方希望通過修建道路、鐵路等工程,共同見證這一構想成為現實。
(海口網博鰲3月26日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