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嘉賓熱烈討論泛南海地區共同發展。 特派記者 黃一冰 攝
海口網博鰲3月27日電(記者陳敬儒)南海問題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廣受各方關注。26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的重要分論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泛南海地區共同發展:新形勢下的機遇和合作”如期舉行。泰國前副總理、亞洲和平和解理事會主席素拉杰,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等5位嘉賓圍繞《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的務實合作、南海沿岸國合作機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南海沿岸國發展戰略對接等話題展開討論。會上,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提出了三點構想,包括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充分發揮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的作用以及積極推動《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下簡稱DOC)和《南海行為準則》(以下簡稱COC)。
吳士存介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中國政府和東盟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地區的形勢呈現出降溫、趨緩、回歸、合作向好發展的特點。中國東盟關系穩定發展、中國與其他聲索國的關系持續改善。去年9月以來,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南海周邊國家領導人先后訪華,“堅持通過友好協商談判,管控好海上分歧,加快COC磋商,避免采取使南海局勢復雜化、爭議擴大化的行動,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已成為各方共識。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安全合作取得新的突破性的進展,南海危機管控機制建設成效顯著。今年六月前后COC框架文本有望出爐。此外,去年9月,第19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通過并發表“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對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高官熱線平臺指導方針”和“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于在南海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的聯合聲明”兩份成果文件。COC磋商的加速和上述兩份文件的簽署,將拉長、補齊中國與東盟安全合作的短板,對增進政治互信,管控海上爭端,避免海上潛在危機和沖突升級,穩定南海局勢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與南海沿岸國海上合作成果顯著,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當前,中菲漁業領域的合作正在順利推進,中菲海警海上合作聯合委員會已正式成立,中印尼海上執法機構舉行首次工作會晤,中越海警簽署合作備忘錄并舉行第一次工作會晤。諸多合作項目的推進,表明合作已成為當前南海地區形勢發展的主旋律,是大勢所趨,是人心所向。
今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自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伙伴關系以來,雙方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經濟上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吳士存指出,在逆全球化勢頭方興未艾,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貿自由化受阻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國家應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互信、深化合作、管控分歧、穩定南海形勢,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推動泛南海地區的共同發展,打造中國和南海周邊國家的命運、利益共同體。
為此,他提出三點構想和建議:第一,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促進南海沿岸國之間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推動泛南海地區共同發展,并以此打造中國和東盟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第二,充分發揮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的涉南海研究資源的聚集作用。依托這個平臺,推進智庫交流、人才培養,為中國—東盟海上項目落地提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第三,在推進DOC框架下的合作項目落實的同時,加速COC框架文本的磋商,為管控南海這一推進合作提供機制化的保證。
吳士存說,在推進DOC框架下的低敏感領域的合作,加速COC磋商,管控分析,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實施大范圍的海上合作,三管齊下,南海的合作穩定,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便指日可待。
?
相關鏈接:
劉賜貴建議:與東盟各省合作共建“泛南海旅游經濟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