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不停泊位被占
海口試點專用泊位,共享單車亂象仍難治
專家建議需運營企業聯動政府“管理好自己的家門”
試點共享單車專放泊位被占用。
海口的共享單車違停嚴重。
近一個多月來,共享單車“忽如一夜春風來”遍布海口大街小巷,讓不少市民嘗到了便利、經濟的“省腿”實惠,然而同時也衍生出共享單車的違停問題。海口交警部門及時推出試點專放泊位引導企業和市民規范停車。然而記者27日走訪中,發現這些泊位不是被他類車輛占用,就是有位不停。交通專家認為此舉治標不治本,需運營企業聯動政府部門,加派足夠管理人員“管理好自己的家門”。
現狀
有位不停或泊位被他類車輛占用
在海口世貿一帶,共享單車被接受度很高,卻衍生出亂停亂放的交通問題。
記者27日走訪發現,世貿一帶路邊不時出現橘色、綠色和黃色的共享單車,它們有的單輛停在綠化椰樹之間,有的擠在電動車免費停車位上,放不下的就被擠著放在盲道上或者隔離墩旁,不少公交站點、酒店和熱門商家附近成了“重災區”,有豎著停放的,也有橫在人行道上的。在金貿西路一側,連續多棵綠化椰樹之間停著一輛或者兩輛快兔單車。
摩拜單車官方建議停在路邊免費公共停車區再結賬,然而不少圖方便的市民卻未按照建議執行,選擇就停在自己的目的地附近。3月27日下午,記者在濱海大道一處公交站看到一輛共享單車就停在公交站牌后面,還有一輛橫在公交站點后的人行道上。
海口公安交警支隊及時監控到共享單車衍生出的交通問題,兩次約談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要求加強人員管理共享單車的停放和使用情況,然而效果不佳。為此,海口交警在海口文華路、和平南延長線等道路試點推行共享單車專放泊位,然而效果仍不盡如人意。
27日13時許,記者發現,文華大酒店門前的兩個共享單車專放泊位一處被電動車占用停車,一處被空著,一輛共享單車則停在泊位的白線外。
一輛共享單車就停在專放泊位旁。
聲音
綠色便利卻存在交通和治安隱患
“共享單車的理念本來就是路邊隨處放方便取用,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出行更加便利,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西安讀書返鄉辦事的李小姐這次返回海口辦事多次使用共享單車出行。
李小姐介紹,不少走路太遠、打車不劃算、公交車不到的地方,以往她會選擇搭乘電動車,一般價格起步價在5、6元,“現在騎共享單車就能解決,1塊錢,隨取隨用隨放,還能鍛煉身體。”
然而,說到共享單車的弊端,李小姐認為,共享單車對于客戶的需要考慮到位,但忽略了城市的交通問題,包括現在隨處可見的亂停放問題,以及未成年人騎車等交通安全問題。
出租車師傅鄧孚生在肯定共享單車的綠色便捷性以外,重點關注了海口的社會治安問題。“違法電動車很普及,越來越多電動車沒有生意維持,就容易加大違法犯罪的隱患,因此海口的治安問題應該及時引起重視。”
鄧孚生認為,政府可以抓住共享單車運營企業進駐海南市場的機遇,改善海口電動車和摩托車違法拉客的情況,從政策上引導企業吸納這類群體就業,保證足夠管理服務人員。
專家
企業應加派足夠管理人員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交通管理專業副教授許春善近來關注了共享單車給海口交通帶來的新問題。他認為,運營企業的人員管理不到位是導致共享單車違停現象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認為共享單車符合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發展需求,也是海口建設城市慢行系統的新機遇,可以更好地把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等慢速出行方式作為城市交通的主體,解決海口“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
但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在運行共享單車的時候不應只配套單車進駐城市,還有匹配的服務管理人員,充分的停車位安排。“不少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在深圳、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是有準入門檻的,比如政府明確規定管理人員與車輛數的配比數量。”許春善認為,共享單車的運營企業在動用城市公共道路資源的同時,已然該承擔起社會責任輔助城市發展,應主動加派足夠的管理人員,創新企業與客戶之間的約束關系,聯合政府各個管理部門采取更加全面有效的整改措施。
他山之石
深圳出臺首個共享單車規范條例
2016年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發布了《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和《深圳市自行車停放區(路側帶)設置指引(試行)》,對亂停放等熱點問題進行規范。
《意見》明確指出,對違反自行車道路交通通行有關規定或違規停放自行車的行為,公安交警部門、城管部門等有關單位將按職責進行處罰,并將其違法違規信息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同時企業應建立專門的團隊及路外車輛維保服務點,做好車輛日常維修保養以及停放秩序的管理。
廣州出臺自行車停放導則
2017年3月23日上午,廣州市發布《廣州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對公交中途站、醫院、學校、道路路口等車輛人流密集和專業市政設施區域明確了不應設置停放區的位置和距離范圍,并明確人行天橋等17種路段或位置不應設置停放區,對自行車停放區的標識標線規格、樣式,也明確了相關要求。
共享單車企業求解管理難題
資本強勢推動、“一個星期出現一個新品牌”、年底用戶或達5000萬……共享單車成為今年最熱門的投資風口之一。但短時間商業模式的“幾何式”復制也帶來諸多管理難題,停車亂、“潮汐現象”等制約著共享單車的發展。記者近日采訪發現,在行業積極制定標準、政府加強監管的同時,企業也在“自救”,求解管理難題。
GPS定位加“電子圍欄”
應對停車難題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咨詢發布的《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預計,今年底全國共享單車用戶數將達5000萬。
與規模迅速擴張相伴生的,是停車亂的問題日益凸顯。在各地政府加強監管,行業協會出臺自律措施的同時,作為市場主體的共享單車企業,也在尋求解決辦法。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摩拜單車和小藍單車的智能鎖可以通過GPS定位技術,來輔助規范停車。
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說,借助GPS定位技術,摩拜單車建立了信用分機制,每次文明騎行、有序停放加1分,不文明騎行被舉報扣20分,信用分低于80分,騎行費用每小時高達100元。
小藍單車首席戰略官陳懷遠認為,停車問題最終需要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人的監控是有時間限制的,可實時定位的GPS技術或許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小鳴單車CEO陳宇瑩告訴記者,小鳴單車在廣州投放了“電子圍欄”,在規定停車區域埋設發射器,通過與車輛藍牙鎖交互,實現“圍欄”功能。比如,在高密度用車區域,每隔200米劃出電子圍欄停車區,通過APP引導用戶停車,不按規定停車將不能鎖車,不結束計費。
專家點評: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指出,目前不少共享單車企業還沒有實現GPS定位,或者線下運維人員力量不足,單方面實現車輛有效管理有一定難度。只有企業、行業、政府、用戶多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拿出解決共享單車停車問題的有效方案。
“天眼系統”“紅包游戲”
求解“潮汐現象”
針對早晚高峰時段,共享單車集中在地鐵口或居民區的“潮汐現象”,一些共享單車企業相繼推出新的停車引導方式。
3月23日,“摩拜紅包車”在全國上線。用戶打開摩拜單車APP,除了能看到周圍可供使用的摩拜單車外,還會發現紅包圖標。有效騎行這種車超過10分鐘,即可獲得最低1元、最高100元的現金紅包。
摩拜單車產品研發負責人鄒嘉說,希望通過這種“紅包游戲”,讓廣大用戶參與到單車運營調度中,提升車輛運轉效率,緩解“潮汐現象”。
小藍單車則通過加快運維調度,應對“潮汐”問題。“北京運營人員按照供需熱力把北京劃為732個區塊、5124個‘潮汐’點,實時監測‘潮汐’點的需求流出速度和流入速度,通過算法實現準確調度,讓車輛在使用高峰前的15分鐘出現在有需求的地點,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小藍單車副總裁胡宇沸說。
專家點評: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物流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黃剛認為,目前企業推出的多種服務方式,只能作為輔助手段。“潮汐現象”的根本解決,需要從破解“城市病”的思路入手,多措并舉。比如加強城市規劃中的職住平衡,統籌協調多種出行方式等。
?
相關鏈接:
包容共享單車,不等于降低要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