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實施減產行動已近三個月,國際油價卻未如預期般一路高歌,反而在最近兩周跌宕下滑。3月11日,市場對于油價前景的擔憂在累積多日后集中爆發———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和布倫特原油創出了一年多來的最大跌幅,WTI更是單周累計暴跌9.09%。盡管此后油價多次嘗試反彈,但漲勢均是稍縱即逝。22日凌晨受美國原油庫存增加的消息影響,WTI的4月原油期貨報47.34美元/桶,創下了2016年11月以來的新低。
時下正值OPEC減產時限過半,油價又一輪下跌讓人不得不懷疑,在石油新秩序下通過減產提振油價的舉措是否還能夠奏效。但梳理近期原油市場各方消息,筆者認為本輪油價下跌是由多因素連續打擊造成的,讓OPEC減產行動的成效打了折扣。
去年底,OPEC聯合非OPEC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的消息公布初期,國際油價曾一度飆升,但在布倫特原油升至55美元/桶左右后,油價就徘徊于此,這表明外界仍對減產協議的執行力及可持續性存在疑慮。據14日OPEC公布的月報,除利比亞和尼日利亞以外,按照減產協議設定產量目標的11個OPEC成員國 日均產量2月份下降到了2968.1萬桶,意味著OPEC減產計劃的執行率超過100%,這樣的高執行率理應對油價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中最大的減產國沙特上報的日產量較1月份增加了26.3萬桶,達到1001.1萬桶,令外界一片錯愕,從而打擊了剛剛重建的市場信心。
同時,由于中東產油國正在轉型,其出 口也從原油向成品油轉變,OPEC兩大巨頭沙特和阿聯酋2月份成品油出口相比1月份出現了超過50萬桶/日的暴增,甚至有媒體評論,所謂減產也只是左手換右手的行動。因此,盡管OPEC減產仍在奮力進行,但為了保全市場份額,不讓減產紅利轉手他人,OPEC成員仍時刻保持警惕———沙特不僅下調了4月份對亞洲客戶的出口價格,上周還與中國發表聯合聲明,愿意提升兩國在石油領域的合作水平,盡早建立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自由貿易區。此外,根據媒體報道,OPEC委員會代表本月稱,2月份非OPEC國家減產執行率為64%,遠低于OPEC成員國的執行率。承擔減產份額最多的俄羅斯前兩個月的原油減產速度慢于市場預期,盡管其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將會進一步遵守減產協議,加速減產進程,但這一承諾仍需時間檢驗。
導致本輪油價下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來自于美國原油庫存連續增加以及產量的不斷提升,尤其是頁巖油產量的大幅上升。截至3月17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495.4萬桶,高于市場預期。與此同時,17日當周美國的石油鉆井總數也增加了14口至631口,為2015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此鉆井數可在1-3個月內形成約43.5萬桶/日的產能。因此,EIA 自去年底OPEC達成減產協議以來就一直上調美國國內原油產量的預期,而連續五周增加且維持在900萬桶/日的產量表現,也加重了減產國對美國原油產量回升的擔憂情緒。有分析認為,如果美油回升持續加速,不僅OPEC減產行動對油價的提振效果受限,同時為了不讓美國等非OPEC產油國搭了“便車”,不排除出現減產各方分歧加大甚至協議走向破裂的結果。
盡管減產進程過半,但實際效果沒達到OPEC通過減產對全球原油實際供求平衡調節的預期。加之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介入,高企的美油產量不斷填補OPEC減產幅度,國際市場仍處于供應充分區間,油價上漲空間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十分有限。越來越多的OPEC官員認為可能需要延長減產協議以繼續降低庫存,甚至7月以后還可以加大減產力度,但這需要眾多非OPEC國家共同參與完成。然而面對馬力全開、源源不斷的美國原油,又有哪些非OPEC國家愿意拋卻搶奪市場份額的難得機會,義無反顧地跟定OPEC呢? (由婷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能源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
?
?
?
相關鏈接:
墨西哥圖盧姆國家公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