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史發梅
對于美舍河,每一個海口人,對它都保留著一份美好的記憶:潺潺流水、鳥飛魚躍……
對于美舍河,每一個海口人,對它都持有著一份同樣的期待:留住鄉愁、再現桃園……
為呼應市民的心聲,還清水于民,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為了恢復海口的綠水青山,扎扎實實做足城市的“里子”,把海口建成全國最好最美的城市之一,我市決定對美舍河進行生態修復,并以此為契機,開展城市設計、城市治理和城市更新,力求形成可復制、可借鑒的寶貴經驗: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出發,打造美舍河地面、水面和水下立體生態治理體系。由此,海口展開了一場美舍河生態修復中的城市治理攻堅戰,決心把美舍河治理工程建設成為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精品工程。
市民期盼:讓美舍河留得住鄉愁
人類喜歡依水而居,海口人的祖輩也不例外,他們選擇美舍河,臨水而居。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美舍河依然是市民喜愛的居住區。如今美舍河兩岸大多是居民區,以及學校、機關和企事業單位。
“小時候我們都在這里玩水、游泳、摸魚、摘蓮花。”市民李麗菊清晰記得童年時在美舍河玩耍的美好時光。美舍河全長23.8公里,縱貫海口南北。曾經的綠水清波,載著許多海口人的鄉愁。隨著時光流逝,之前干凈清澈的河流發生了變化:上游農業、養殖業的面源污染,中下游的污水直排入河,加上缺乏系統而有效的治理措施,造成河底泥沉積、河流混濁、魚少鳥不來。末端截污、硬化河道、清除淤泥,多年來,經過多次治理,美舍河水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市民殷切期盼,美舍河能夠恢復往日的清澈。“過去治理水的方式是人工化的,‘三面光’的河道,用大量的水泥、鋼筋,投入成本很高。但把自然自我的凈化能力、自我的彈性、水的適應能力破壞了,花的錢很多又不可持續。”北京大學俞孔堅教授認為,美舍河必須進行系統治理。
以人民為中心,市民的期盼就是黨委和政府的行動方向。市委市政府從城市設計角度出發,將美舍河修復和城市設計融為一體;立志將美舍河打造成帶狀濕地公園,實現水清、岸綠、白鷺飛,真正把美舍河這條母親河建設成為海口最大的一個亮點,做到還景于民、還水于民、還綠于民。
立體治理:讓美舍河看得見清流
一條河流的治理,說到底是一座城市如何管理?如何治理美舍河,市委市政府給出明確答案:既然是治理生態,也要用生態治理的理念,回歸于生態,不會因工業治理造成二次污染。
立體生態治理體系是美舍河生態治理的辦法,即坡地濕地公園、水面種樹、水下種植水草。
3月18日,在工人的辛勤付出下,美舍河鳳翔公園濕地梯田已成型,這是海南首個人工梯田濕地,被看作是美舍河水體治理與生態修復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
鳳翔公園濕地梯田建成后每天可凈化處理污水5000噸,水質將達到四類標準,從根本上解決美舍河污染問題。
在美舍河鳳翔公園段,還將建造約50多個人工樹島,果園里的種植樹木以海南本土果樹為主;在美舍河長堤路上游500米生態修復示范段,兩岸種植紅樹林等。在水面與地面交接處種植樹木;為搭建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生態治理體系,我市還在水地種植水草。
地面濕地、水面種樹、水下種水草,這一三維生態治理體系,恢復了美舍河原生態凈化水的系統的同時,還打造了自然的綠色景觀,同時還成了我市城市更新的領頭羊和河流治理工程可復制、可學習、可借鑒的典范。
海綿化改造:讓市民看得到改變
3月14日上午,美舍河治理PPP項目桑德公司安德園段項目經理王艷斌在自動化操作儀器上摁下開始鍵,安德園大拍門一體化泵站開始試運行,至此美舍河最大排污口安德園結束直排歷史。
借鑒三亞河治理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實施控源截污,減少外源污染,進行內源整治,是美舍河治理的重要思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美舍河鳳翔橋至長堤路段27個大的旱季排污口中,26個已于此前完成了總長8.8公里的截污管道鋪設。安得園小區的這處排污口的完工,標志著美舍河的海綿化改造有了初步成效。
經過艱苦努力,如今的美舍河正煥發出新的姿態。美舍河畔的居民,欣喜地見證著美舍河的改變,感受著市委市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懷。
(海口網3月29日訊)
?
?
相關鏈接:
美舍河生態修復 以海綿城市理念提升海口“顏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