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31日消息(記者吳思敏?見習記者鄭翔鵬)3月3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關于印發海南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確我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包括將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行義務教育“對口直升”、在普通高中推進“選課制”“走班制”、逐步推廣“學區制”辦學、本科第一批第二批合并錄取、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制度連續2年就業率較低專業或停招、將籌建3-5所海南省重點產業發展特色高職院校、將遴選20個左右本科專業向應用型轉變。
試行義務教育“對口直升”
《通知》指出,我省將繼續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學區內小學畢業生以對口直升方式升入學區內初中。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我省將進一步完善適應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條件下的高中招生辦法,建立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錄取機制。擴大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比例,向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實施傾斜。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和在校生比例大體相當,合理引導和分流初中畢業生到職業院校就讀。
高中推進選課制、走班制
深化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調整完善地方課程,鼓勵和指導中小學開發實施學校課程。在普通高中推進“選課制”“走班制”,擴大學生學習的選擇權和自主性。充分發揮課程基地和課改樣本校的作用,引導學校提升課程建設、實施和管理的水平。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切實增強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啟動實施一批教學改革項目,鼓勵學校和教師創新育人方式方法。整合和利用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課程教學改革的共享平臺。
逐步推廣“學區制”辦學
按“強校帶動弱校”“城鄉結對”“就近劃分”“同層次合并”的原則確定學區劃分,在學區內實行教育教學統一管理、統一考核評價,促進學區內學校規范化辦學,構建發展共同體,逐步推廣“學區制”辦學。通過“學區制”推動優質學校的管理制度、優良傳統、特色經驗、設備設施、課程資源與學區內其他學校共享,加強學區內校際交流,整體提升區域內校本研修質量,促進城鄉間教師資源的合理流動。推行學校督學掛牌和落實督學責任區制度。
本科一批二批合并錄取
《通知》提到,改革高校招生考試的形式、內容及錄取機制。從2017年起,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二批合并錄取,錄取批次設為提前批次、普通本科院校批次、獨立學院和民辦本科院校批次及專科批次。從2020年起,錄取批次設為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和專科批次。各批次學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和錄取,增加高等學校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
2020年起,我省改革高考科目設置,取消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3科成績構成,作為高等學校錄取的基本依據。同時,增強考試的選擇性,滿足不同學生的修習與選考需要。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增加農村及貧困地區學生進入重點高校學習的機會。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
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出臺《海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生改革,實施基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試行注冊入學錄取模式,開展省屬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探索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模式。
連續2年就業率較低專業或停招
我省將建立海南省高校教學聯盟和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在確定課程質量標準的基礎上推進跨專業、跨學科、跨學校的學分互認。加快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制訂實施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指導綱要,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健全學位授權學科定期評估制度,全面實施導師崗位聘任制。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對連續2年就業率較低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提出招生預警直至停招。
籌建3-5所特色高職院校
我省將加快推動高等教育布局調整和中職學校結構優化。支持海南大學創建國家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繼續實施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提升計劃,支持海南師范大學實施省部共建和中西部基礎能力提升計劃,支持海南醫學院更名為海南醫科大學,支持海南科技職業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籌建3-5所海南省重點產業發展亟需的特色高職院校。
遴選本科專業向應用型轉變
按照“試點一批、帶動一片”要求,支持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等本科高校率先探索整體向應用型轉型發展。指導學校圍繞我省十二大重點產業和海洋產業發展需求,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遴選20個左右本科專業先期開展專業轉型,通過試點先行、示范引領,促進全面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
相關鏈接:
中央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最新要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