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恢復了,那些魚蝦蟹鳥也就回來了,今后我們就可以沿著美舍河結伴散步,親水觀魚,還能觀賞到一只只飛鳥,這多好啊!”
3月31日上午,美蘭區組織退休老干部和美舍河沿岸社區居民大約200人行走在已經鋪設好的水泥棧道上,大家一邊聽著項目設計師介紹,一邊笑談著美舍河近期以來的可喜變化。
記者曾毓慧?特約記者梁崇平
感受一 生態修復?入眼入腦入心
河道里,一臺臺挖掘機揮舞著長長的吊臂鏟挖淤泥;堤岸邊,工人正忙著搭建沿岸種植池木樁,遷移高壓電纜……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擴大宣傳美舍河生態修復治理理念,組織市民參觀學習美舍河生態修復的城市治理精神,當天,美蘭區委區政府組織退休老干部及市民參觀美舍河國興橋、東風橋生態修復示范段施工現場。在這過程中,土人設計院設計師詳細講解美舍河水體治理進展和建設情況。綠植、棧道、清淤……美舍河兩側一幕幕喜人的變化入眼、入腦、入心,大家一邊走一邊聽,不約而同地為這項惠及民生的工程點贊。
“以前美舍河的環境較差,現在經過政府改造,水質干凈了,綠化也更好了,加上河道兩邊也建起了親水棧道,更像公園了。”藍天街道塔光社區居民吳少斌說,起初他也不是太明白“海綿城市”這個概念,但今天經過專家現場講解,覺得這個生態治理的模式能給市民帶來更多的休閑空間,能讓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福利。
感受二 景觀改造 提供親水空間
在美舍河東風橋段,大家高興地看到,在親水棧道周邊,一株株剛栽下的紅樹長勢喜人。
年過六旬的文明社區居民李阿姨說,她記得二三十年前,美舍河水清澈,社區的居民還經常在河岸邊散步、閑聊;但這一二十年,眼看著河水變臟了,很多人早晚散步健身都不愛往河邊走了。她盼著,美舍河治理的速度再加快一點,河水早點變得清澈。
尤其值得點贊的是,河岸兩側的景觀改造工程并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保持河岸邊原有大型綠植基礎上,見縫插針地補種鳳凰木、三角梅等本土植物,在起到很好的遮陰同時,還給河岸景觀增添點綴。
項目設計師宋嘉介紹,美舍河河道原為“三面光”河道,即河堤與底坪均為混凝土澆筑,不僅影響了河水的自凈能力,還使得河水喪失了原有的生態功能,加上生活污水長期直排,整個河道水質很差。現今,河道的清淤整治按照自然規律建成生態的梯級駁岸,恢復了河道形態和原有的動植物棲息地,并全部采用透水的材料建立軟化駁岸,構建海綿體系,將雨洪管理納入了河道當中,形成水循環,保障了美舍河的水生態和水安全,同時還建設親水棧道,為市民游客提供更豐富的親水活動空間。
感受三 長遠謀劃 構建海綿城市
鏟土、打樁、種花、植樹……在河道治理的多個節點,河岸修復、鋪設透水磚等河道治理工作同樣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
“希望項目能夠早日完工,讓市民盡快享受到更加美麗和舒適的生活環境。”70歲的鄭志壯是和平南街道君堯社區居民,也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住在美舍河畔已經40多年了,他對美舍河的感情和變化感觸更深。他說,如今政府投入這么多人力和資金進行改造,把“三面光”河道拆除,建成親水棧道,以后沿岸居民休閑健身就多了一個好去處,也能給城市景觀加分,他非常支持這種做法。
“生態恢復了,魚蝦蟹鳥也就回來了,今后市民就可以沿河散步,親水觀魚,近看飛鳥。”美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將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及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力圖通過美舍河的生態打造實現“水清、岸綠、白鷺飛”的美好景觀,為市民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親水空間,打造生態休憩生活圈,讓老百姓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該負責人表示,此次組織美蘭區退休老干部和社區居民參觀,希望大家進一步認識生態治水的理念,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多多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美舍河的生態修復工作。
(海口網4月1日訊)
?
相關鏈接:
河道恢復自然生態 市民稱贊海口美舍河治理親水惠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