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失竊當天,劉先生曾收到平臺推送的多條交易提示短信。
近年來,互聯網域名價值逐年走高,部分投資者通過炒賣域名獲益豐厚。日前,東莞網絡從業者劉先生名下63個域名一夜之間被盜,隨后部分域名被轉賣。劉先生自稱,按照當前市場價值,他的失竊域名總價值過千萬元。
令當事人困惑的是,由于互聯網域名交易全部實行電子賬戶交易,誰掌握了賬戶密碼和注冊登記的個人信息,誰就可以將之出售,這讓他無法尋求有效的途徑追回資產。有關專家認為,互聯網域名失竊時有發生,包括國內一些知名網站,一旦失竊維權困難重重。由于至今沒有絕對成熟的技術可以防范,因此,除了所有人靈活機動地進行安全設置之外,也建議交易平臺修改交易規則。
噩耗:千萬資產一夜失竊
劉先生是東莞一名票務網站工程師。十余年來,他通過自己對互聯網域名市場的認知,購入了63個域名。劉先生說,按照當下市場行情,這些域名總價值過千萬元。曾有不少人出價向劉先生購域名,但是他卻一個也沒賣過。“因為好記、符號組合簡單的域名屬于稀有資產,價格只漲不跌,所以不打算賣。”劉先生說。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這筆稀有資產一夜之間蒸發了。
本月8日下午,他收到一條短信提醒:“有人試圖進入域名賬戶,如果不是本人,請加緊注意。”劉先生告訴記者,多年來總是有一些人試圖侵入自己的賬戶,但是此前從來沒有成功過,因此起初他并沒有心生警惕也沒想過采取改設密碼等臨時防范措施。
第二天上午,一個圈內朋友來電質問,“你怎么回事?把域名全部掛出來賣?”朋友的質問,讓他瞬間感到事情不妙,于是立馬登錄賬戶,但無論自己怎么輸入密碼都是錯的。劉先生說,這表明黑客已經成功破解了賬戶密碼并且進行修改。而他作為63個域名的合法擁有者,卻完全對賬戶失去了控制。
“我當時真的差點暈倒。對賬戶失去了控制,意味著盜竊者可以把我的資產轉賣,或者用于色情網站、賭博平臺等等違法途徑。”精通互聯網運行規則的劉先生告訴記者,這十多年來,自己幾乎把所有的投資資金都放在了上面。這些域名除了一次性購入要花大量資金之外,每年還要花一大筆管理費、維護費等等。
憂心:維權之路一波三折
事件發生后,劉先生致電自己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易名中國”,如實告知失竊情況,要求對方查明情況,并且立即采取措施凍結域名資產。
域名已被低價售出5個
然而平臺方客服人員的回復讓劉先生感到痛苦不堪。失竊僅一天,63個域名已經被售出五個,其中售價最高的僅五千元,還有無償轉送的情況。
“這是故意賤賣,這五個域名其中有幾個價值近百萬元,早有人出價購買,我沒有答應。”劉先生向記者出示了一些企業和機構以前開出的報價。記者看見,曾有買家為這幾個域名分別報價10萬元~150萬元不等。
對于五個域名的去向,劉先生推斷盜竊者只是先將域名劃歸到別人的手中,再進行其他目的。
凍結賬號得先證明非本人所為
按照域名管理平臺的慣例,如果沒有被轉賣,劉先生只需要提供身份證資料,可以申請凍結賬戶,等待平臺方核實所有人身份之后就可以恢復權利。而被賣出去了,解決起來非常麻煩。
接下來,劉先生持續不斷與平臺方交涉,要求對方凍結剩余的58個代售賬號。“對于已經售出并且變了持有人的五個賬戶,我要求他們宣布交易無效,并歸還給我。”
然而交易平臺方客服人員在查了相關資料之后告訴他一個難以接受的現實,因為售賣人使用的是劉先生本人的身份證資料,只不過收取交易資金的銀行賬戶是別人。也就是說交易記錄顯示是他本人所為,如果要推翻交易,宣布交易無效,必須出具可靠的法律手續。否則,平臺方只能認定是劉先生本人所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