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打擊侵犯知識產權成為社會共識,懲戒力度也日漸加碼。一些人卻開始借機通過惡意投訴謀取不當利益。通過故意虛假陳述、偽造憑證和惡意搶注商標等方法,一些知識產權代理公司對合法商家發起大量惡意虛假投訴,超過百萬電子商務企業的正常經營遭受影響。互聯網安全專家認為,對于此類“知識產權流氓”,應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
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涉惡意投訴被封殺
不久前,因屢屢對商家進行虛假投訴,杭州一家知識產權代理公司被阿里巴巴集團“封殺”。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在全平臺停止受理該公司代理發起的知識產權投訴。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知識產權保護總監葉智飛表示,針對利用虛假投訴騷擾勒索淘寶商家的惡意行為,阿里正在考慮訴諸法律途徑維護平臺及商家權益。
通過回滾大數據,阿里工作人員發現該公司投訴過平臺數千賣家,涉及女裝、運動鞋、化妝品、家用電器等上百品牌。2015年以來,該公司投訴遭賣家申訴后,主動撤銷投訴率超過60%,遠超正常值。
進一步的數據分析顯示,該公司還對多家運動品牌商家發起假貨投訴,最終被查證是在一些經銷商的操縱下,利用投訴機制打擊利益聯盟外商家。阿里平臺治理部負責人認為,惡意投訴已經成為一些經銷商合謀打擊對手的黑色工具,更有人趁機勒索商家。
惡意投訴已成黑色產業鏈
2016年7月,天津市一對梁姓兄弟因利用電商平臺知識產權維權機制進行惡意投訴、敲詐近百名淘寶賣家,被警方以敲詐勒索罪刑事拘留。兄弟兩人假冒廠家注冊域名,在網上建立“官網”,并利用該虛假官網,以淘寶商家盜用其“官網”圖片為由發起知識產權投訴,不少淘寶商家為了避免銷售損失,按照梁某兄弟的要求繳納了1000元至30000元不等的“授權費”。據警方初步統計,短短2個月內,就有98名商家,被梁某兄弟敲詐。
與梁某兄弟相比,一些“知識產權流氓”公司更為惡劣。這些公司對合法商家發起大量虛假投訴,造成商品下架乃至商家被迫關店,不少賣家的正常經營受到嚴重影響。
惡意代理公司往往通過搶注商標的方式對平臺商家發起侵權投訴,在投訴成功后高額勒索商家,再進行撤訴。例如某代理公司注冊“機車”、“花苞”、“郵差”甚至“破洞”等淘寶熱搜詞,與熱搜詞相關的70%左右的賣家都遭到惡意投訴。另一代理公司在箱包類別搶注NIKE的Y型圖案,甚至對NIKE官方旗艦店和官方授權店鋪發起惡意投訴。
進行大量虛假陳述、濫用“通知-刪除”機制也是此類公司騷擾脅迫眾多商家的通用手段。
據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統計,2016年阿里巴巴平臺總計發現有惡意投訴行為的權利人賬戶5862個,近103萬商家和超600萬條商品鏈接遭受惡意投訴,造成賣家損失達1.07億元。目前惡意投訴總量已占到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接受投訴總量的24%,而絕大部分惡意投訴,來源于各類“知識產權流氓”公司。
專家建議追責惡意投訴
浙江贊程律師事務所程學林律師認為,知識產權保護的目的是鼓勵創新、維護市場公平、激發市場活力,是品牌、商家和市場的保護屏障;而“知識產權流氓”公司惡意利用這一機制,給商家和品牌帶來損失的同時,也大量占用并浪費平臺用于保護知識產權的人力、物力投入,更是對市場公平秩序的嚴重破壞。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分析認為,法律要求電商平臺建立的“通知-刪除”機制,是為了保護正當維權的權利人,如果有證據證明是惡意投訴,而非正當的維權,那么平臺有權拒絕。她同時呼吁,除了電商平臺建立黑名單制度“自救”外,法律上也應盡快制定出配套方案,包括合格通知(投訴)的門檻設定、惡意投訴行為的法律認定、惡意投訴導致損失的救濟性規定以及相應的平臺免責措施等等,甚至在惡意投訴達到相當危害程度的時候,建議追究投訴人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半月談記者方列)
?
?
相關鏈接:
男子手拿鞭炮攔車敲詐勒索掃墓群眾 已被行政拘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