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題:重主業 治亂象 嚴問責——銀行業監管今年這樣干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資金脫實向虛如何防止?金融亂象怎么整治?監管質效如何提升?在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回應。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表示,近幾年金融市場上各種新產品新業務花樣迭出,不規范的業務和行為、不適當的產品比較多。“銀監會將下發文件動員銀行業金融機構集中治理金融亂象,銀行要對照‘問題菜單’自查自糾,實現組織機構人員全覆蓋,業務產品全覆蓋。”
銀監會現場檢查局負責人王朝弟表示,今年將重點對股權和對外投資、機構及高管、規章制度、業務、產品、人員、廉政風險、監管行為、內外勾結違法、非法金融活動等十大方面進行整治。
楊家才表示,今年將是“強監管、強問責”的一年,如果問責的力度跟不上,違法的成本太低,監管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行政處罰是有效銀行監管的重要制度保障。據介紹,2017年一季度,銀監會系統作出行政處罰485件,罰沒金額合計1.9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1人從事銀行業工作。
“目前又一批違法違規行為已經立案,正處于行政處罰調查審理程序中。針對屢查屢犯、案件頻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各類亂象,銀監會將繼續加大監管處罰力度。”銀監會法規部主任劉福壽表示。
劉福壽表示,將嚴格處罰標準,加大罰沒力度。對各類銀行業違法違規行為,既要處以罰款,也要沒收違法所得。堅持“上追兩級”,推行“雙線問責”,情節嚴重的,堅決頂格處罰。同時推動建立銀行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對于嚴重違規違紀、被機構開除的責任人員,一律列入黑名單,實施行業禁入。
針對當前部分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主業不突出的問題,銀監會7日發文表示,要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監管約束,督促銀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商業銀行嚴格遵守信貸、同業、理財、票據、信托等業務相關監管規定,提高產品和服務透明度。切實查糾參與方過多、結構復雜、鏈條過長、導致資金脫實向虛的交易業務。
《關于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深入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因地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健發展,大力支持國家發展戰略,滿足重點領域金融需求、深入推進消費金融和支持社會領域企業發展等。
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徐潔勤表示,要突出重點,疏堵結合,既要開正路,也要堵歪門,多措并舉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
?
?
?
相關鏈接:
建一流品質省會都市圈 海南優先推進海口國家新區建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