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天翔路綜合管廊內部。 通訊員 詹文濤 攝
海口網4月9日消息(記者 曹馬志)4月5日,海口市目前最長的成型地下管廊——長秀大道管廊主體全線貫通。昨天,中鐵四局海口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指揮部黨工委書記富騰告訴記者,建設期5年后,還將負責后續15年的運營維護,打造管廊“百年工程”,推進城市地下空間升級換代,逐步實現馬路不再開“拉鏈”,頭頂不見“蜘蛛網”。
建成后負責管廊運營維護15年
近日,椰海大道管廊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據介紹,該管廊項目是所有在建管廊中交通疏導難度最大、地質最復雜、地下管線最多、開挖深度最深的一段管廊。為減少對椰海大道交通影響,項目開挖深度在7.75米左右,設計了雙層四艙結構,包含燃氣艙、電力艙、高壓艙、綜合艙。項目經理王充表示,因為燃氣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燃氣艙是單獨隔離處理的。上月底,椰海大道地下綜合管廊首段雙層四艙管廊正式成型,拉開了椰海大道全標段管廊主體成型沖刺的序幕。
據介紹,根據海口特殊的水文、地質條件,施工方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如:率先使用管廊內模臺車技術,使管廊模板制作周期由2天縮短為2小時等。地下綜合管廊建成后,市政管線將不再分別進行道路開挖,可有效解決由于城市道路反復開挖問題,逐漸消除“馬路拉鏈”和“天上蜘蛛網”。
建好如何管得好?海口建立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為核心,社會資本、管線單位共同參與的管廊建設運營模式。“項目合作期限為20年,其中建設期5年,運營期15年。”富騰說,由政府與中標社會資本方按比例出資設立PPP項目公司,負責PPP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實現政府與社會資本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建成區結合棚改等推進管廊落地
海口引進水務、燃氣等管線單位作為股東,共同組建國有控股企業“海口市地下綜合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市級管廊公共事業企業平臺,將全市管廊的規劃編制權、制度制定權、運營管理權等賦予管廊公司,為管線單位參與管廊建設管理提供了平臺,為實現全市管廊項目統一規劃、集中推進、統籌協調提供了機制保障。
記者從市管廊公司獲悉,海口通過采取“PPP+EPC(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全過程跟蹤審計”的模式確定社會合作方。政府方通過監理強化現場監管,委托第三方全過程跟蹤審計確保過程規范。運營上,約定每公里綜合單價付費標準,同時明確考評指標。
“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加快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市管廊公司負責人介紹,海口統籌新區老區建設,在新區全面推進管廊成網同步建設,在建成區結合棚改、道路改造等推進管廊落地,做到“新區不欠賬,老區快補上”。比如鹽灶片區地下管廊項目,結合棚改項目,圍繞“窄馬路密路網”的規劃布局,在道路紅線寬僅15米的情況下,采用“纜線型管廊為主、支線管廊為輔”的方案,有效解決了老區管廊落地難的問題。
?
相關鏈接:
海口23條地下管廊全部開工 總長度達43公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