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今年首批春蠶繭上市
全縣第一批共養殖春蠶500張,預計銷售金額將超100萬元
4月7日一早,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煙園村,蠶農們正忙著將今年收獲的第一批“致富蠶繭”裝袋,送往鄉鎮蠶繭收購站。
“今年我家種了5畝桑樹,第一批養殖了1.6張蠶,預計能收獲150斤蠶繭,按照每斤16元的市場價計算,這個月就能掙2400元。”村民黎德民把一袋袋蠶繭扛到農用車上,樂滋滋地向記者算著他的“致富賬”。
“從3月20日開始養第一批春蠶,短短半個月時間,蠶寶寶就吐絲成繭,意味著各村的蠶農有了今年第一筆可觀收入。”長征鎮農業技術指導員盤明衛說。
記者跟隨黎德民來到長征鎮蠶繭收購站,工作人員熟練地將蠶農帶來的蠶繭分批裝箱、抽檢烘干、制定品級。蠶農們在一旁靜靜等著,企盼著半個月的辛勤付出,能換來“第一桶金”。“今天蠶繭最高收購價達到每斤22元,蠶繭質量越好,價格就越高。”收購站質量檢測員說。
“我家的蠶繭已被收購,比預計多出26斤,因為蠶繭質量好,收購定價為每斤21.25元,比預計的收入多了不少。”沒多久,黎德民笑容滿面地與大家分享著自己的喜悅心情。他感慨道,近兩年,政府幫大家蓋蠶房,補貼蠶苗,手把手地教授養殖技術,有了政府幫扶,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據了解,2016年,黎德民靠發展種桑養蠶業,年收入近兩萬元,不僅摘掉了“貧困帽”,還被評為全縣的“脫貧之星”。
有著“短平快”特點的種桑養蠶業,是瓊中各鄉鎮村民的增收新亮點,2016年,全縣種桑養蠶業涉及10個鄉鎮3600多戶農戶,其中貧困戶達768戶。全縣飼養蠶苗2.2萬張,綜合效益達到4000多萬元。
“種桑養蠶業已成為瓊中促進農業增效、農戶增收、實現精準扶貧的主導型特色產業。”瓊中桑蠶辦負責人介紹,2017年,瓊中全縣種植桑園面積達2萬多畝,今年全縣首批共養殖春蠶500張,按照平均收購價估算,第一批蠶繭銷售金額將超過100萬元。
?
相關鏈接:
瓊中精準扶貧 涉及貧困農戶貸款2625萬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