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正在科技創新論壇上發言。南海網記者葉俊一 實習生 孫夢聰攝
4月12日,以“南繁種世界源,中國稻世界糧”為主題的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開幕,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劉旭、朱英國、宋寶安、張洪程、陳溫福、羅錫文等十大院士、數百名業內人士齊聚三亞,共赴一場關于水稻的約會。
4月的三亞,天氣逐漸炎熱,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的基地里,一塊塊整齊的稻田如棋盤羅列,其中的水稻有的在抽穗,有的已然灌漿,遠遠望去就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一粒看似再平常不過的稻谷,從選育、種植、收割、脫殼、煮熟到擺上人們的飯桌,卻凝聚了無數科研工作者和勞動者的智慧與汗水,并養育了人類萬年。什么樣的米才是好大米?什么樣的米才是值得信賴的大米?4月12日,袁隆平等十大院士同臺論“稻”,眾多業內人士也分別發表各自看法,一場聚合專家、學者、種業企業、科研單位等的高層次論壇正在三亞進行。
當天上午的三亞論“稻”環節,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羅錫文、宋寶安分別以超級雜交稻育種研究進展、水稻品種設計的分子基礎與實踐、中國粳稻現狀及發展趨勢、水稻生產機械化新技術與新機具、水稻生產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為主題做論壇報告。院士們深入淺出的演講,以及生動的圖表展示,吸引參會者拍照記錄。
陳志強向大家介紹水稻航天育種的情況。南海網記者 葉俊一 實習生孫夢聰 攝
當天下午,科技創新論壇與產業高峰論壇分別進行。其中,科技創新論壇重點圍繞水稻研究進展、技術改良、種質創新等方面開展。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所長劉春明就水稻營養品質改良研究進展發表演講,華智分子育種平臺總監肖金華講解了全基因組選擇導向的水稻強優雜交種創制,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志強還向大家講述了水稻航天生物育種研究及展望等。
產業高峰論壇圍繞如何延伸水稻產業價值鏈發展方向,探討將農技、稻米深加工、旅游等方面的優勢資源融入到種業產業鏈中,在一二三產融合中尋求種業的價值增長點,從而提升贏利能力。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院馬國輝分享了超級雜交稻高產高效模式研究進展與展望,黑龍江省農科院水稻所所長潘國君專門針對寒地早粳稻育種研究的進展與展望提出思考,湖南省國際稻都農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黃崎還以《一帶一路,中國稻路》為題發表演講等。
?
?
相關鏈接:
海南三亞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打造全國農旅融合典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