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不同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也有差異,但共性問題卻更為突出。概而言之,就是認識不到位、監管不到位、落實不到位。
4月11日,環境保護部在其網站公布了《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陜西省反饋督察情況》。該反饋是2016年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首發,“環保欽差”究竟查出了什么問題,自然備受矚目。
閱讀督察情況原文,中央環保督察組在陜西省查到了這樣一些問題:一、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夠。二、重點區域流域環境問題嚴峻。三、重點生態區域環境破壞較為嚴重。這些當然是提綱挈領的表述,稍微詳細一點則是:一些地方領導仍然認為經濟發展是硬任務,環境保護是軟指標;環保責任落實不到位,環境監管缺失;有些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處理;許多企業違規排污、違規新建擴建高污染項目;有的地區和部門對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公然造假;有的部門減煤數據不實,淘汰落后產能不力……
問題林林總總,但看上去都非常熟悉,似乎沒有什么新東西。果然,簡單查詢了下第一輪對內蒙古、江蘇、江西等8省區的環保督察反饋,類似的問題普遍存在。例如地方政府對環境保護認識不夠,不少時候會讓位經濟發展;例如一些歷史遺留環境問題群眾反應強烈,但長期難以解決;再例如自然保護區違法開發現象突出。
可以說,盡管不同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也有差異,但共性問題卻更為突出。概而言之,就是認識不到位、監管不到位、落實不到位。當環保和經濟發展存在沖突的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查不到算運氣好,查到了就認倒霉。
從去年7月份開始,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全面啟動,2016年進行了兩輪督察,至今已覆蓋了16個省份。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前不久透露,今年將實現31個省份全覆蓋。而根據中央環保督查組的部署,今后每兩年要對全國所有省市區督察一遍。
由于第一遍“全覆蓋”正在進行之中,所查出的問題雖然看上非常嚴重,其實存在已久,不僅普通公眾早已見怪不怪,甚至許多地方、許多相關領導也是虱子多了不嫌癢了。坦率地說,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若非拿出非常手段,改變現狀殊為不易。因為環保工作面臨的不僅是環保問題,說白了,需要真正觸動現行行政評價機制。
目前的中央環保督察機制應該說是非常契合中國現實的。但毋須諱言,這恐怕也是不得而為之的做法。如果環保工作在行政評價機制中所占據的權重無法顯著上升,也就只好寄望于自上而下的定期巡視督察、“回頭看”,乃至加大督察的頻次。
目前還有15個省(區、市)有待中央環保督察。可以預料,它們存在的問題與已督察的省份大同小異。但是,真正的挑戰在31個省份“全覆蓋”之后,到那個時候,各地環保工作是否得到切實改觀,地方部門是否還是有錯就改、改了再犯,將直接考驗環保督查機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