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三亞4月13日電(記者 尹海明)“人才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三亞吸引‘候鳥型’人才開創了全新的人才利用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13日在三亞市“候鳥型”人才座談會上說。當日,丁德文和中科院院士謝華安等10多位“候鳥型”人才代表參加三亞市“候鳥型”人才座談會,圍繞“共建共享精品三亞”建言獻策。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海南省政府及海口、三亞、陵水等市縣多次以座談會的形式聽取“候鳥型”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并出臺相關文件,大力吸引“候鳥型”人才。
海南生態環境獨特而優越,每年冬季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退休專家學者、企業高管、資深專業人員等前來度假、療養,“候鳥型”人才已成為海南獨特而珍貴的人才資源寶庫。三亞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每年到三亞過冬療養的“候鳥型”人才總數已達到8000至1000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3000多人。
“三亞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發自內心要盡量為三亞人民做貢獻,積極參與到‘美麗三亞’的建設行動當中。”從1972年開始每年都到三亞進行南繁工作的謝華安說,從僅有一條街的小鎮發展到現在,三亞的變化今非昔比,這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欣欣向榮地新氣象。他號召廣大“候鳥”為建設美麗文明的三亞添磚加瓦。
丁德文表示,三亞吸引“候鳥型”人才為地方發展服務的同時,也使得“候鳥型”人才得到了價值再利用的空間,這是尊重人才的表現。他表示,如果有機會將會在海洋事業、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旅游等方面為三亞的發展做出貢獻。
據記者了解,2011年,三亞在海南率先出臺了《關于發揮候鳥型人才作用的意見》。近年來,三亞在老教授協會、南繁研究院、301醫院海南分院等重點單位設立“人才工作站”,在海南全省率先開設網上“候鳥型”人才服務平臺,并依托科研院所、醫院、高校等用人單位,為“候鳥型”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今年4月11日,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也在清水灣正式成立“候鳥”黨支部和人才服務站,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廣大“候鳥型”人才為海南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三亞南繁基地每年冬季都會吸引袁隆平、郭三堆等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前來開展育種研究,2016年在三亞從事南繁工作的機構已超過200家,聚集各地人才約5000人;原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所研究室主任羅九如教授的海鷗召回工程在三亞產生了較大影響,她還被評為“感動海南2016年十大年度人物”。
三亞市委副書記徐亞輝說,2017年1月,海南省出臺《關于充分發揮“候鳥型”人才作用的意見》,三亞將積極完善“候鳥型”人才引進、流動、激勵等各方面政策和機制,把三亞打造成一座人才的“海綿城市”。三亞將圍繞當前重點產業、生態建設、公共服務等領域,引進、聚集一批急需的“候鳥型”人才;充分利用科研機構、醫療機構、高校、社團組織等,為“候鳥型”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全面梳理整合各類支持政策,為廣大“候鳥型”人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據了解,海南省出臺的《關于充分發揮“候鳥型”人才作用的意見》指出,“候鳥型”人才是指到海南省季節性休養、生活、旅游,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在不改變其原有人事、檔案、戶籍、社保等關系的前提下,通過多種方式自愿為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省外人才。海南計劃到2020年吸引使用“候鳥型”人才1萬人左右。(完)
?
相關鏈接:
海南印發相關意見 力爭2020年吸引萬名“候鳥型”人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