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幾年,隨著高鐵建設與運營不斷發展成熟,如今的中國已成為高鐵大國。經過在國內的從無到有、創新提高、成熟強大,中國高鐵還走出國門,在亞洲、歐洲、非洲、美洲一些國家開花結果,以其安全、快捷、舒適,享譽國內外,成為中國崛起的象征,彰顯了中國力量。
作為一張越來越火的國家名片,高鐵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技術人員的竭力付出。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的蘇健就是其中之一。在從事機車車輛管道工工作的29年中,先后主持操作創新50余項,自制高速動車組工裝40余臺套,成功實現了高速動車組所有管路的國產化制作。
4500次試驗,以信念超越極限
要實現列車的安全平穩,有九大關鍵技術,高速動車組制動技術就是其中之一。一列車有1100根管路,2400多米長,95%以上是三維立體彎管,平均每根管6個彎。這些管路和電線一樣控制著動車組的安全運行。
在對制動管路進行國產化自制攻關過程中,蘇健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彎管角度的回彈變形,即使采用和進口管一樣的數據編制程序,角度誤差都在2度左右,而動車組要求精度是0.5度。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人工補償。
在這方面無任何經驗數據可供參考,為取得精確數據,蘇健帶領班組技術骨干采取了逐一試驗的方法,先后對3個廠家的各14種原材料管22種半徑模具進行了4500多次實驗,最終采集了12000多個數據,編制了《CRH3數控彎管角度回彈補償數據庫》,按此數據進行補償后的管材角度誤差控制在0.1度,長度誤差控制在1毫米,實現了精確補償,填補了國際行業內的一項空白。
5年50項,過硬技能帶動瘋狂創新
為了迅速實現動車組制造國產化,幾年來,說蘇健是為創新而瘋狂或許一點兒都不為過。短短5年,他就申報創新成果近50項。他主持《CRH3-IC車制動模塊組裝工藝優化》、《司機室空調系統產能提升》等攻關課題,大大提高了工效,班組各工序工裝覆蓋率高達90%,使班組整體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為了突破預組裝工序的生產瓶頸,蘇健通過管路優化,成功將10根空調冷凝管合并彎制成5根管,減少焊口16個,實現了降低焊接難度杜絕質量隱患的目標。通過改進保壓抽真空工裝,研制仿形焊接工裝,使空調工序的生產周期由15天縮短到5天,完全滿足了生產及產能提升的需求,工藝改造后實現每列車節約成本6.5萬元,僅動車組一、二、三單生產共為公司節約成本2834萬元。
2007年,蘇健作為組裝工序首批培訓人員,赴德國西門子公司學習。在那里,嚴謹、刻苦的工匠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2012年,蘇健金藍領工作室成立。他把在德國西門子所學結合豐富的實踐經驗編制了11冊約10萬字的可視化教材,將個人經驗和絕技絕招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徒弟,實現了高鐵技藝的有效傳承。截止2014年,蘇健工作室共培養技師29人,中國北車金藍領4人,完成重點質量攻關4項,申報公司操作創新263項。
“我們高鐵工人就是要學習創新,技能報國,為中國夢提速!”蘇健一語道出了他作為第一代高鐵人的心聲和夢想。(稿件素材由全國總工會新聞中心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
?
?
相關鏈接:
“堅守工匠精神”系列公益活動在京舉行
江蘇工匠耗時7年雕刻18米長紅木《清明上河圖》
博鰲論壇嘉賓熱議"工匠精神":把"中國制造"做到極致
“大國工匠”實至名歸:伍炳亮榮膺“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稱號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