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A股,抑或是港股,這兩日多只大盤股出現“閃崩”:本周二A股市場中國平安和興業銀行尾盤閃崩,坊間傳言長江證券資管出貨,昨日午間長江證券澄清稱并未賣出。緊接著,中國恒大昨日也在港股市場鬧起了閃崩,盤中一度跳水跌11%。
與此同時,A股市場昨日早盤又有漫步者、邦訊技術等多只個股再現閃崩,盤中遭大單砸盤跌停。頻頻出現的閃崩,究竟為何?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連線了國內5家私募機構,得出6大可能原因。
首先,“近日A股市場除了雄安概念股、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火爆外,很多股票仍是陰跌不止,市場結構性行情突出。受此影響,部分結構化產品凈值到達平倉線附近,不得不強行平倉,就會不計成本地賣出。”深圳一家大型私募機構的研究總監表示,近期除了熱門概念股,不少股票其實是下跌的,如果某只結構化產品重倉的品種是非雄安概念股,有可能凈值下跌觸及到平倉線。
其次,一些機構出于內部風控的需要,尤其是外資機構,對風控要求極為嚴格,比如產品的凈值回撤達到一定水平,公司就要求必須降低倉位,由此導致機構不計成本地賣出類似中國平安或興業銀行這樣流動性較好的大盤藍籌股。又或者,某家機構旗下產品本來只買了10%倉位的金融股,組合內的其他股票跌了,帶來金融股的倉位被動上升,超出公司規定的持倉上限,這也會導致機構不計成本地賣出金融股。
第三,部分機構不看好中國平安和興業銀行的后期走勢,索性一把賣掉,導致盤中“閃崩”。
第四,中國恒大在港股市場已經漲了很多,很有可能機構覺得短期已經漲得差不多了,果斷落袋為安。
第五,在結構化行情尤其突出的當下,前幾日基本上上漲的均是雄安新區概念股,甚至A股市場可以分為“雄安新區概念股”和“非雄安新區概念股”;雄安新區概念股熄火后,這兩天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接力,不排除部分機構出于調倉換股的需要,賣出流動性較好的大盤藍籌股,以備好子彈,狙擊熱門概念股。
最后,這一點也是最敏感的,就是銀行收緊委外資金。委外業務的主要參與者為商業銀行,所謂委外業務,就是銀行將自營資金或理財資金委托給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投資的新模式;也有部分中小銀行的委外業務以投資顧問方式操作。在銀行整體流動性收緊的態勢下,委外業務收緊當然也是順水推舟的事情,而銀行一收緊委外資金,機構就不得不賣股票,以兌現現金。
深圳一家資產管理規模在20億左右的私募基金董事長表示,無論是中國平安,還是興業銀行,機構下錯單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以興業銀行為例,由于兩筆異常交易在同一價位的交易超過了3分鐘,要撤單的話完全是有時間的,類似于光大證券烏龍指的概率極低。機構大手筆甩賣導致盤中閃崩的情況頻頻出現,無外乎上述6種原因中的一種或幾種。
?
?
?
相關鏈接:
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 被列為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立法項目?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