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意識日益深入人心,海口城鄉環境越發整潔。記者張洋 攝
12日,海口順利通過全國愛衛會專家評審組對國家衛生城市的綜合評選,這是對我市城市環境衛生和居民健康素養最中肯的點贊。多年來,海口愛國衛生運動通過動員、組織、依靠群眾,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承擔完成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工作任務,在不斷摸索中建章建制,逐步完善,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路。
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老年人每年要去醫院體檢一次,平時少油少鹽,適量運動,這些是近幾年才記熟的。”79歲的方阿公在海甸島新安社區住了一輩子,見證了海口從小漁村到大城市的變化。
為了提升全民健康素養,2013年,海口恢復了市健康教育所建制,在四個區分設健康教育所,搭建起四級健康教育工作網絡,覆蓋全市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街鎮、社區等行業與單位。同時,在巷道墻壁、公共場所環境增添生動有趣的漫畫或易記易讀的健康小貼士。此外,通過專家巡講團不定期地進社區、進學校、走進機關單位,將健康教育帶進尋常百姓家。如今,海口正向健康城市邁出堅定的步伐。
村民環衛意識提高
廁所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的一項標志性設施。多年來,在反復摸索的基礎上,海口總結出適合三格化糞池式廁所建造,養禽畜多和居住集中的村莊還可以建造沼氣池式廁所。
“建造衛生廁所,能及時將糞便處理,殺死或減少糞便中的寄生蟲卵、致病微生物。”市愛衛辦衛生督查科科長劉金玉說,改廁就是將糞便無害化處理,海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農村改廁,截至去年,累計建設農村三格化糞池衛生戶廁145892戶,普及率75.46%,促進了城鄉環境衛生協調發展。如今,隨著海口城鄉環境的改善,健康意識已深入人心,以“廁所革命”為表現的環境衛生意識正快速取代陳舊的生活習慣。
大力消滅病媒生物
“一開始說滅‘四害’都不信,但現在社區已很少見到老鼠和蟑螂了。”定居海口的73歲候鳥老人屈遠說,海口留住他的正是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
近年來,海口采取環境治理為主,標本兼治,綜合防制的措施,每年根據病媒生物季節消長情況,結合群眾反映情況及調查監測結果,組織開展2-3次病媒生物防制專項活動。通過適時開展搬家式愛國衛生活動,推進環衛一體化PPP項目、農村改廁、水體治理等多種環境整治措施的綜合開展,持續有效控制住病媒生物密度,連續多年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2017年,在國家衛生城市技術評估中,鼠類、蟑螂達到國家密度控制水平B級,蠅、蚊達到國家密度控制水平A級。
愛衛工作走上法制化
城市環境的靚化是個長期過程,去年5月26日,《海口市愛國衛生管理辦法》經海南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并于6月1日實施。《辦法》就公共場所禁煙、“三無小區”管理等作出明確規定,為海口文明和衛生創建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愛國衛生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和常態化的軌道。
市愛衛辦主任周文雄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愛國衛生運動形式和內容涉及面越來越寬,如農村改水改廁、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環境保護、垃圾無害化處理等,但歸根到底目的是以建立“生態大眾健康”為理念,讓群眾參與,使群眾受益,全面營造良好的生存、生產和工作環境。
記者 李晶晶
(海口網4月15日訊)
?
?
相關鏈接:
迎博鰲論壇 海口秀英區開展愛國衛生義務勞動·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