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西在朋友圈火了,因為自駕往返歐亞大陸,大家都在聊他。
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奇男子?
回望李亞西的過去,真有傳奇故事吸引人。24年前偶然徒步湄公河,從此迷上徒步旅游,至今已經走遍中國;24年前接觸到自駕游,從此結下緣分,到現在已經自駕到訪42個國家。
特別的是,李亞西出游多半帶著家人,兩個女兒隨他走過34個國家,連七旬的老母親也陪著他在美國自駕游。
①自駕吳哥窟。
徒步湄公河
他迷戀上特種旅游
1992年7月,學法語的李亞西從四川外國語大學畢業。初出社會,最想的是掙錢。彼時,越來越多法國游人到訪中國。在酒店工作之余,李亞西尋得兼職導游的機會。
1993年4月中旬,一個法國徒步團走進中國。十幾個法國游人計劃在西雙版納境內,沿湄公河徒步。“徒步”,這是23歲的李亞西第一次聽說的新名詞,隨之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李亞西以導游的身份,參與了這次徒步旅游。
“什么也不懂,臨出發時,在法國領隊的指點下,才在一個小商店買了些干糧等,”李亞西說,這是一場終身難忘的體驗,“沒有線路圖,沒有行程規劃,明天走到哪里,都在前一夜才商討成型。”
滋滋作響的火爐,映紅夜空下男人的臉龐,圍坐在高高的吊腳樓上,李亞西和幾個同伴商議著明天的行程。24年后的今天,李亞西腦海里的這段回憶清晰可見。“法語、英語、普通話,各種少數民族的語言,”因為負責的工作人員來自不同國家和民族,每次討論,都有幾種語言的同步翻譯。
初次試水,年少氣盛的小伙子也有過“無知”受傷的時候。李亞西說,第一天出發時,他自告奮勇要幫法國游人拿行李,“一出門就嚇到了,路是幾乎垂直的陡壁。”硬著頭皮爬了一段,李亞西就趴下了。后來他總算明白,徒步并不是體能挑戰,“依照成熟的經驗,參與者只需要背負隨身用品,洗漱用品和衣物等更多行李,則通過雇傭本地人幫忙托運。”
7天步行,李亞西和同伴經過無數少數民族村寨,看完西雙版納區域內的湄公河景致。“這是一段愉快的經歷,”嘗鮮體驗后,李亞西收獲豐厚,“就像重新找到自己。”出生成長在重慶奉節,李亞西骨子里淌著越野的鮮血被激蕩了。
②與兩個女兒在旅途中。
買不到裝備
穿軍用布鞋登頂四姑娘山
徒步體驗在心里激起的巨浪還未平復,又刮來新的大風,這一次讓李亞西驚訝的是,“旅游居然能這樣?顛覆想象。”
1993年5月初,李亞西按旅行社安排,接待由法國、尼泊爾等四國組成的登山團隊去登四姑娘山大峰。現在婦孺皆知的玩法,倒退24年可是個稀罕物。“毫無概念,”不僅是李亞西心里,四川的旅游市場也是如此,“只能買到帳篷,沒有其他登山裝備。”
一雙高幫的軍用布鞋,一套厚實的衣服,一個帳篷,就是李亞西的全部裝備。外國游客有專業的登山拐杖,李亞西用的則是樹枝代替。就這樣,李亞西竟然成功登頂,成為此行最終登頂成功的四人之一。
半年后,李亞西離開旅行社,單槍匹馬鉆研特種旅游及其市場,最后開辦了自己的公司,專門提供徒步、自駕游等相關服務。能借工作,享受熱愛的事情,李亞西特別珍惜,腳步不停歇。記事本上,李亞西記著每次徒步的路線,拼湊起來,已經覆蓋整個中國。
旅途好故事
英小伙自駕消防車游全球
因為工作關系,李亞西體驗特種旅游的同時,也為同道中人提供服務,尤其是來自國外的自駕游客。“在歐美國家,自駕周游列國的人很多,”李亞西說,從他們那里他學到自駕的理念。
這些年,有團隊從意大利開著房車而來,有英國的大篷車在中國行駛一個多月,還有純電動車從西班牙到中國,甚至有人開著消防車自駕全球經過中國,大大小小李亞西已經接觸了幾百個外國車自駕隊伍。
“開消防車自駕的是來自英國的幾個小伙子,”李亞西講起這個故事,有個英國小伙子名叫史蒂夫·摩爾(Steve Moore),他的父親高爾斯·莫爾(Garth Moore)是一名干了33年的倫敦功勛消防員,2009年7月18日,高爾斯因肺癌去世。高爾斯生前熱愛消防事業,父親的去世給史蒂夫觸動很大,他萌生了環游世界的想法,一是紀念酷愛消防事業的父親,二是為慈善團體籌集款項。朋友們積極支持,踴躍報名加入史蒂夫的隊伍,倫敦消防局慷慨地贈送給他一輛消防車,經過改裝后車輛外表雖然沒有多大變化,可是它已經不能作為消防車繼續服役了。它被賦予更加重要的使命,也就是消防車環球自駕車挑戰。“如此曲折都能出發,我又有什么走不出去的呢?”
這些從外國自駕而來的人,參與者上至80歲老人,下至2歲孩童,李亞西全都看在眼里,“所以,我想我的家人也應該可以參與自駕。”
③1994年帶法國游客登貢嘎雪山。
與家人相伴
帶女兒自駕34個國家
按照李亞西的計劃,家人逐漸成為他特種旅程的主角,而母親唐家翠是第一人。
和李亞西徒步長江三峽的朋友中,有一人是個60多歲的比利時女人,此事傳到唐家翠耳朵里后她備受鼓舞,“農村人,從小也鍛煉著的,我腿腳也好,”唐家翠不甘示弱。李亞西大膽行動,帶著母親開始爬山,“峨眉山、泰山、華山、黃山……”一口氣說不完,只說中國的名山基本爬了遍。
把重心放在自駕上后,家人跟著李亞西走得更遙遠。第一次嘗試,是從天津自駕回成都。“我在天津取車,給家人買了機票,讓他們飛到天津與我碰面,再一起自駕。”有家人在時,旅途安排很放松,“去著名的景點,體驗當地特色美食,住酒店。”李亞西的觀點很明確,“帶家人就是旅行的,不會讓他們感到無聊和辛苦。”
2013年,他決定帶上母親去美國自駕時,他母親一點也不擔心。在美國,李亞西開車帶母親游遍著名城市,“這些地方旅游條件成熟,更適合母親。”
他兩個女兒都在兩歲時,開始跟著李亞西自駕游。如今,大女兒10歲,已陪伴父親走過19個國家;小女兒6歲,也去過了15個國家。
總有朋友質疑李亞西,“孩子太小,帶出去后她們什么都不記得了,沒用。”然而李亞西想得不一樣,“帶孩子出游,并不指望孩子能記得什么,收獲什么感悟,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應該是父母,我們會永遠記得和最愛的孩子到過哪些美麗的地方,這是留給父母最美麗的記憶。”
對話李亞西/
自駕游做足功課非常重要
記者:經常在外面徒步或者自駕,有沒有考慮過危險?
李亞西:從1993年接觸特種旅游開始,我在這行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積累了很多經驗。無論是徒步還是自駕,出發前做足功課非常重要,同時還應該注意向有經驗的人取經。拿自駕出國來說,先了解途徑地方的氣候,辦理各國簽證,并規劃簽證時間銜接等等。
記者:你認為自駕出國,最需要注意什么?
李亞西:自駕出國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包括各種手續資料的準備、應變能力、心態、車輛狀況等等。當然,嚴格遵守當地的交通規則一定是最重要的。中國車開出去并不難,我覺得以后會越來越多的。
?
相關鏈接:
中國最小背包客:已徒步大半個中國 9月挑戰羅布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