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每天平均產生的生活垃圾量大約在3000噸左右,大量垃圾產生后,沒有經過分類,大多進入焚燒發電廠給燒了,垃圾處理的體量大、成本高,還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因為這些垃圾有許多是可以資源再利用的,因此,垃圾分類既可以達到減輕垃圾處理的體量,也可以使資源再回收、再利用。”4月18日,市環衛局副調研員劉波對記者說,是否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個衡量人們社會公德的標準。
海口每天產生垃圾3000噸
4月18日,白水塘垃圾轉運站里,一輛輛垃圾轉運車依次而入,將一車車垃圾倒入垃圾容器中,等待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白水塘垃圾轉運站一天的垃圾轉運量是1300多噸,海口每天近一半的垃圾經過這個轉運站轉運。”負責白水塘與江東兩個轉運站的站長徐輝鴻介紹。
“海口目前每天產生垃圾大約在3000噸左右。”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清掃、清運以及后未端處理的費用是非常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至300元,這不僅是筆數額龐大的開支,而且因為這些垃圾因為沒有分類,大量可以利用的資源無法回收利用,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2014年,海口市垃圾量為720468噸,2015年為781939噸,2016年則達到945163噸。“這些垃圾量的增長,不僅要付出更多的處理成本,同時也使更多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位負責人說。
垃圾分類促進資源再生
記者在白水塘垃圾轉運站看到,倒入容器桶的垃圾里有很多是可回收利用的。
“這些可回收的垃圾白白浪費真是太可惜了。”徐輝鴻說,如果把這些垃圾在源頭分類投放,并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就能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劉波說,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約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京環公司從去年投入智慧垃圾屋的建設,開啟了我市高端化的垃圾分類模式。據公司法人代表張興海介紹,已運營的4座垃圾屋運營狀況良好,現在每月能夠回收8至10噸干垃圾,公司正在建設39座智慧垃圾分類屋,全面運營后每月將達到80噸左右。據該公司統計,在已開展分類的區域,垃圾減量達30%左右。
張興海說,垃圾分類能夠使資源重新“回爐”, 同時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分類回收改善居住環境
4月18日下午,在金科嘉園智慧垃圾分類屋,一些市民將不同種類的垃圾送來,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稱重并做進一步分揀。“這些東西混在一起是垃圾,一旦分類回收就都是寶貝。”
劉波介紹,垃圾分類并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推行緩慢,這和人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有關。他舉例說,有的家庭嫌麻煩將垃圾混裝,一些可以利用的垃圾就真的成了垃圾,其實只要分一分,一些垃圾就能夠變廢為寶。居民家庭中,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物有很多,比如紙類、塑料、金屬、玻璃、織物等。
垃圾分類不光是能帶來垃圾處理量減輕、資源得以回收利用這樣的效果,而且給城市環境也將帶來極大變化。以金科嘉園小區為例,垃圾分類之前小區的環境并不太好,存在垃圾爆桶、垃圾投放點周邊病媒生物孳生等,居民反映,大白天都能看到老鼠。垃圾分類后,改變了垃圾投放點臟亂差的現象,真正實現了環境改善、管理規范、分類有效的垃圾源頭分類。
記者 李傳華
(海口網4月19日訊)
?
相關鏈接:
垃圾分類讓海口“輕”下來 分類覆蓋率明年達100%?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