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新仔村支書、村委會主任黃啟杰:
帶領村民種桑養蠶蓋新居
黃啟杰(本人提供)
走進位于大山深處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新仔村,只見在遍布村中桑林掩映下,一間間獨具特色的灰墻紅頂新樓房分布其中,萬綠中透露著點點紅。
這些新樓房是近年來新仔村村民依靠種桑養蠶致富蓋起的新居,為了感謝種桑養蠶產業給他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村民們給這些新樓房起了一個別致的名字——“蠶樓”。
“我們能蓋得起‘蠶樓’,離不開我們村黃支書的努力。”采訪中,村民說起如今生活的變化,紛紛向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啟杰表達著感謝。
曾經的新仔村,村民們依靠種植檳榔、橡膠、水稻為主業,農業產業單一。幾年前,灣嶺鎮鎮委、鎮政府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號召各村改變當地傳統、單一的生產模式,推進“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黃啟杰開始謀求村里農業產業的轉型。
當時,黃啟杰得知瓊州海峽對岸的廣東省徐聞縣不少農戶依靠種桑養蠶技術脫貧致富時,他帶領23戶村民坐上海峽渡船趕到徐聞縣,一學就是一個多月。
回到村里,在黃啟杰的帶領下,23戶村民將自家70多畝水田改造后全部種上了桑樹。
2013年,黃啟杰開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他結合鎮政府扶持政策,多方籌集資金在村里建起了數十間公共蠶房,幫助解決蠶農養蠶沒有場地的難題。
這23戶“先富起來”的村民,讓新仔村村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也讓縣里的農業部門看到新仔村在產業轉型升級道路上作出的探索。
2014年,瓊中農業部門把新仔村的竹朗、嶺腳等村民小組作為推廣種桑養蠶產業的試點。很快,新仔村種桑養蠶的村民越來越多。
村民陳云成是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讓他參與種桑養蠶,黃啟杰可是頗費了一番功夫。因為陳云成實在拿不出啟動資金,又擔心技術不過關導致養蠶失敗。那段時間,黃啟杰用村中其他貧困戶種桑養蠶脫貧的例子給他做工作,還跑到陳云成家中給他上技術課。終于,陳云成將8畝田全部種上了桑樹。
種桑養蠶給陳云成一家帶來了變化,特別是去年,隨著蠶繭收購價格一路攀升,達到每斤20元,陳云成一家獲得了“大豐收”,一年僅靠著養蠶的收入就達到了6萬多元。去年12月,陳云成成功地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也蓋起了一座“蠶樓”。
如今,新仔村發展桑蠶業取得了較好的效益,激發了村民發展桑蠶業的熱情,隨著桑蠶農戶越來越多,村里桑園越擴越大,種桑養蠶成了村里的支柱產業和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蠶桑產業發展起來了,黃啟杰的心里有了更大的想法。2016年年初,他開始考慮依托蠶桑養殖,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在黃啟杰的多方協調下,新仔村里建起了仿木棧道、觀景亭,一條條鋪設著紅磚的旅游觀光小道穿村而過。每逢周末,自駕來到新仔村的桑田里觀光、采摘桑葚的游客們絡繹不絕。
站在綠樹成蔭的桑林前,黃啟杰對于新仔村的未來發展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村計劃結合蠶桑養殖產業,發展蠶絲加工品,讓村民們通過蠶絲產品的深加工,賺取更多的利潤。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