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黃沙漫漫,駝鈴聲聲……兩千多年前,從唐長安出發,一路向西,一條絲綢之路將當時最耀眼璀璨的文明串聯起來,開啟了改變世界的文明交流史。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千年古都西安借“一帶一路”重現“唐長安”盛景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4-20 15:24

      新華社西安4月17日電 題:再出發,從東西方文明交匯點——千年古都西安借“一帶一路”重現“唐長安”盛景

      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梁娟、薛天

      黃沙漫漫,駝鈴聲聲……兩千多年前,從唐長安出發,一路向西,一條絲綢之路將當時最耀眼璀璨的文明串聯起來,開啟了改變世界的文明交流史。古之長安、今之西安,這座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上的千年古都,在“一帶一路”倡議中重新出發。勤勞、善良、奮進、包容的中國人,不忘初心、面向未來,再次向世界傳遞出親誠惠容、和美和諧、共享成果的心聲。

      打開東方文明之門

      在西安古城墻上,角樓、垛口與五星級酒店互相守望;西安的夜晚,搖滾樂和華陰老腔相映成趣;華清池畔,李隆基、楊玉環的愛情故事與現代話劇《西安事變》同時演繹。

      古和今,中與外,古都西安帶給人的是滿滿的時空穿越感,從兵馬俑的“朋友圈”,你就能看出她的獨一無二。

      2015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與兵馬俑“對視”的照片登上了《華爾街日報》的頭版頭條。40多年來,兵馬俑共迎接了217位世界各國領導人。

      “美國媒體在做東西方對比的時候選擇了一個意大利的標志形象大衛像和一個中國的標志形象兵馬俑。這說明我們兩國的關系代表著東西方兩種文明的交流。”意大利前總理馬泰奧·倫齊認為,古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標志之一,新絲綢之路則在此喚醒人們對過往美好時代的記憶。

      有絲綢就會知道中國、知道長安。唐長安站在絲綢之路的一端,長期吸納著更遼闊、更新奇的世界的文明營養。唐人包容、開放的氣度,使得絲路呈現的精神、尊嚴、價值和意義為世界接受。

      大唐的歡歌與樂舞,市肆與酒鋪,伴著車馬的喧囂,踏入夢來。從美國加州來西安旅游的史蒂夫,已經完全迷上了這座古城。他覺得西安就像是一扇門窗,不但能夠看到過去的中國有多么繁榮,也能看到曾經的世界,是如何圍繞著古絲路交融與交流的。

      新絲路的中國脈動

      4月1日17時,隨著機車一聲長鳴,有41車集裝箱的中歐班列駛出西安,滿載中國生產的服裝、布匹面料、小電器、玩具、生活用品等,開往9312公里外的布達佩斯,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7國。這是2013年以來,西安開通至華沙、漢堡、莫斯科之后的第四條中歐班列線路。同一天,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這是目前我國唯一被賦予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特殊功能,加強與沿線國家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的自貿區。

      西安,重新開啟了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絲路。2016年9月,來自土耳其、俄羅斯、格魯吉亞、巴勒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40余個國家的商協會代表在大唐西市,一致表示將繼續著力推動投資貿易,繼續在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的西北角再次受到矚目。專家認為,西安的產業優勢如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汽車、電子信息、醫藥等,以及豐富的文化教育與旅游資源,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產業存在較強的互補性,高度契合中亞、中東歐、東盟等國家的市場需求。

      除了中歐班列,隨著“阿姆斯特丹—西安”“首爾—西安”跨境貨運包機航線和新西蘭利特爾頓港到“西安港”的陸海聯運新航線的開通,以陸港和空港為基礎的西安立體化物流網也在形成。

      西安國際港務區已被正式納入國際貿易與運輸體系。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西安港”實現貨物吞吐量13萬標箱,同比增長20.3%,貨物合計約262萬噸。借助“長安號”,西安愛菊集團也在哈薩克斯坦投資建設大型食用油脂加工園區,即將實現年產16萬噸的生產規模。

      一城唱響百城歌

      意大利前駐華大使白達寧曾表示,“絲綢之路代表了友誼和和平,它不但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之路。”

      經貿興盛、人員往來,鑄造了西安作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證實了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幾乎未中斷過。公元5世紀的中亞粟特人,曾在現在的塔吉克斯坦修建片治肯特古城,而在其一幅殘存的壁畫上,就可以看到具有中國元素“龍”的形象。

      同時,借助絲綢之路的繁盛,唐代也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開放程度最高的時期。各國商賈、使者、留學生云集首都長安,最多時達數萬人。人員的往來更帶來文化、宗教的相互交融,并給中國的繪畫、雕刻、音樂等藝術帶來巨大影響。法門寺地宮珍寶中大量伊斯蘭及東羅馬風格的琉璃器、玻璃器和水晶制品即為明證。

      文化無國界。盛唐時期,長安有國學六館,太學諸生三千人,新羅、日本皆遣使入朝受學。如今,西安的外國留學生來自全球90余個國家,人數超過7000人。他們就像是一顆顆友誼的蒲公英,雙向播撒著文化的種子,實現著文化的深度交融,讓西安一城開遍百城花,一城唱響百城歌。

    ?

    ?

    相關鏈接:

    “一帶一路”最高規格國際會議5月舉行,干貨全在這
    人民日報:“一帶一路”是可持續的公共產品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一帶一路”為中巴合作注入活力
    “一帶一路”沿線國青年:感嘆長沙文化創意魅力
    “一帶一路”建設彰顯中國擔當

    ?

    相關鏈接:
    “一帶一路”建設彰顯中國擔當
    “一帶一路”沿線國青年:感嘆長沙文化創意魅力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一帶一路”為中巴合作注入活力
    人民日報:“一帶一路”是可持續的公共產品
    “一帶一路”最高規格國際會議5月舉行,干貨全在這
    [來源:新華社] [作者:沈虹冰 梁娟 薛天] [編輯:余冰月]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