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區向海20公里,一片前扼閩江、東臨大海之要塞,就是千年古鎮閩安。
“秋來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國人。這首古詩描寫的就是當年閩安海上貿易的繁榮景象。”聊起閩安的歷史,土生土長的池秋榮有一肚子故事,“閩安古港又稱邢港,其發展始于漢唐,興于宋,盛于明,在清代達到了頂峰。”
踏進古鎮,橫跨邢港、穿越千年的迥龍橋依然矗立。這座長66米的通海大石橋始建于唐末,乃閩王王審知為“招徠海上蠻夷商賈”而興建。橋面兩側護以石欄,欄柱36根。柱頭所刻寶奩、蓮花、海獸等為唐代原構,也存留獅子戲球等明代構件。
辟海通津、引舶入市的迥龍橋,恰是閩安古鎮對外交流的最好代表。“早在公元893年,唐朝就在閩安設立了巡檢司衙門,福州通往南洋各國商船均由閩安鎮放洋出海。”池秋榮介紹,明成化年間,福建市舶司從泉州北移福州,暹羅、爪哇、琉球、東南亞等各國貢船均停泊閩安港候檢。明清時,外番商人輸入閩安口岸交易貨物種類繁多,琉球國商人更常駐閩安經商,福州一帶也有世代往來琉球與閩安鎮的船戶。
穿越千年風霜,閩安古鎮聯通中外、貿易往來的歷史依然熠熠發光。出閩安、沿閩江向西南10公里,一個更加現代化的海洋貿易中心已然欣欣向榮。
大黃魚、南美白對蝦、阿根廷魷魚……走進坐落于福建自貿區、“海絲”核心區的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只見電子屏上中英雙語的貨品信息不斷更新,而每一次刷新背后,就是一筆火熱的交易。
“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于2015年3月16日起掛牌運行,是全國首家以海產品為主題的線上交易所。”交易所副總裁薛永福介紹,“交易所吸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海產品龍頭企業為會員,提供多樣的交易品種和靈活的交易方式。”
“線上交易、線下交收、跨境結算”的獨特交易模式,迅速激活了市場熱情。截至2016年,交易所已發展漁企會員358家。目前年交易量約200萬噸,全年交易金額超過300億元。
“我們交易所,更是一個合作交流平臺,加強了與東盟各國海洋漁業合作與互聯互通,有助于豐富中國與東盟的海上合作內涵。”薛永福表示,2016年9月,交易所與馬來西亞皆富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決定共同在馬來西亞建設占地6.2萬畝的產業合作基地。“未來,我們還將陸續在東盟各國建立基地,助推合作交流邁上新臺階。”
?
?
相關鏈接:
用漢語點亮“一帶一路” 讓文化燃動民心相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