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曝光,在河北、天津發現了超大規模的工業污水滲坑,清晰的圖片觸目驚心,激起了強烈的社會反應。目前,環保部已經到現場查看,并將對相關滲坑污染問題掛牌督辦。(據新華社4月19日報道)
看到如此大范圍的污水滲坑,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疑問:為什么有關部門沒有發現這些問題,或者說,為什么任由這些問題長期擱置而不加以解決?
粗略分析一下,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如此大體量的滲坑即使加了圍擋,對當地有關部門來說,及時發現并不是難題,卻非得等到媒體曝光才重視。這可能與當地有關部門得過且過的懶政不無關系。另一方面,媒體披露的圖片應是采用無人機拍攝的,這或許超出了當地基層部門的財力和技術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基層的能力建設也的確需要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加強。
但是,超大規模的工業污水滲坑長期存在,背后還可能有一些深層問題值得警惕和深思。一是發現了不敢說。敢這么明目張膽地排放污水,排放者絕不是平頭老百姓,而是一些很有門路的企業老板。尤其是在小區域內,一些基層工作人員難以抵抗他們的“人情世故”。
二是發現了不想說。幾年前就曾有關于污水滲坑的報道,污水滲坑被舉報也不是一兩次了,但有些基層干部怕追責,固守“瞞一時是一時”的老觀念,一直不想把問題真相公之于眾。
第三是發現了但短期內無法解決。處理如此大體量的滲坑,必然需要巨額資金。對這些巨額資金,污染企業可能難以承受,甚至可能不想承擔;而對于當地來講,籌措壓力也非常大,只好一拖再拖。
要改變這些可能存在的尷尬現狀,必須多方發力,共同應對。首先,要加大對基層的支持力度,不能一味地提要求、派任務,而應該致力于解決問題。比如,這些滲坑往往是無主滲坑或者難以找到主責者,需要基層政府兜底處理,而基層政府基本無力承擔,對此需要加大財力支持。但是,對于客觀具備解決條件,但主觀不作為的,必須嚴肅問責。
其次,強化國家層面的督查,幫助地方發現問題,指導地方解決問題。相比而言,國家層面的督查在能力上有保證,可以調動多方面的資源和技術力量,確保問題無處可藏;在態度上有保證,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人情網”的束縛,確保發現的問題不被隱瞞;在處理上有保證,可以調度各有關部門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
第三,要重視媒體的監督作用,及時曝光久拖未決、性質惡劣的問題。一方面,媒體監督能夠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形成有力的輿論氛圍;另一方面,媒體監督也比較容易引起地方政府重視,有利于加快解決速度。此次污水滲坑曝光,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