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變“養子啃老”,誰之過?
有句俗話說“養兒防老”。然而,環顧四周,有多少子女真正在“養老”,“啃老”倒是“啃”得非常理所當然。不僅殷實家庭有“啃老”的孩子,并不富裕的家庭也常出不肯“斷奶”的孩子,甚至還有小兩口帶著孩子一起“啃老”的現象。這無休止的“啃老”,何時才能停歇?
“啃老族”升級
買房買車靠爹媽
現在,單位里上班的小年輕,誰還沒一輛車,低則十幾萬,高則上百萬。“前幾天在車庫,發現我們辦公室新來的小姑娘居然開著一輛奔馳SUV。這果然是個拼爹媽的時代啊!”在蕭山新塘一家企業上班的徐女士無奈地表示。
盡管浙A牌照難搖,蕭山很多父母還是愿意砸錢把車子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子女。“現在孩子們都處于一種很殘酷的現實中,比起我們年輕的時候,物價上漲了不知道幾十倍幾百倍。對于大學剛畢業的孩子們來說,壓力是巨大的。我們父母就應該讓孩子們過得好,我們心里也踏實。”一位父親說,“兒子現在工作地點比較遠,我們有能力就幫他買輛車,但是,油得讓他自己加。過幾年,他要結婚了,我們還要給他物色合適的樓盤。我們會盡自己的努力,幫助孩子們渡過難關。”
前不久,據英國匯豐銀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七成“千禧一代”名下有房,比例高達70%,居全球首位,而在無房者中,91%今后5年內有購房計劃。調查還發現,年輕人的買房驅動力更多來自父母,購房首付也大多來自父母和長輩的支持。
今年28歲的陳輝在濱江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年薪20多萬元,計劃明年結婚。“我們是自建房,但丈母娘要求買套商品房。按我現在的收入狀況,是絕對無法承擔蕭山現在的房價的。再說,現在不買房,以后恐怕更加買不起了。所以,只能啃老,以后賺錢了,再慢慢還吧。”幾百萬的房貸一還就是二三十年,若要還父母錢更是遙遙無期。
花重金異國深造
留學歸來依然“啃老”
“找了幾家單位,發現工資太低,一直在等待機會。可是等到現在什么也沒等到,只能吃父母的,用父母的。”葉軍去年從美國“鍍金”回來,至今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偶爾,靠著美國的人脈關系,在朋友圈幫別人代購下。
葉爸爸向筆者透露道,本想著送兒子出去深造下,回來找份好工作,沒想到,這么大一筆錢都打了水漂。“我們小本生意,出國的錢,是我們夫妻倆省下來的。前兩年,生意上周轉不過來,兒子在美國開銷又大,我們還厚著臉皮去問親戚借的。”
國內某一國際教育機構的負責人方女士說,她每年都會接觸大量留學生及其家庭。“有些孩子出國之后,買跑車,亂花錢,不上課,其實部分原因是他們很迷茫。”方女士告訴筆者,“基本上,所有孩子在高中之前的生活都是被家長安排好的。為什么出國?十個有九個沒有答案。這是中國家庭中很普遍的現象,低齡孩子缺乏出國動機卻‘被出國’。”
除了“富二代”,如今,一些不太富裕的家庭也傾盡所有供養孩子在國外的學費和生活費。方女士建議,個人更應該對留學有個清晰的認識,仔細權衡付出的代價和可能的回報,走出盲目跟風的誤區,理性留學。
“啃老”之痛,
究竟誰之過?
的確,在就業和創業的初期,應屆畢業生難免會有“畢業季之痛”。就業難,工資偏低,房價、生活成本偏高,都構成了對年輕人的挑戰。但這些,都不是他們可以心安理得“啃老”的原因。依靠老人從牙縫里省出的錢來過“體面”的生活,并不是什么光彩事。年輕人一定要轉變就業觀念,要樹立憑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的觀念。
但回過頭來看,每一個啃老族背后都有一個溺愛的家庭。有些家長縱容孩子依靠自己,舍不得放手讓孩子回歸獨立的生活,讓年輕人習慣和接受了父母的過度保護,成年后在社會上很難自立。
?
?
相關鏈接:
學渣逆襲被英國五名校錄取碩士生:不奮斗難道啃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