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位于廣州市海珠區仲愷路,是為紀念廖仲愷而設立的紀念學校。
廖仲愷是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曾協助孫中山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推動了中國國民革命發展。1925年廖仲愷在廣州遇刺罹難,以身殉志。在廖仲愷夫人何香凝的奔走下,1927年,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批準成立“仲愷農工學校”。1984年,定名為“仲愷農業技術學院”。2008年,更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在廖仲愷誕辰140周年之際,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迎來建校90周年校慶。該校校長駱少明2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繼續堅持弘揚廖仲愷的愛國主義精神,秉承何香凝“注重實踐、扶助農工”的辦學思想,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為繼續發揚夫志,作為首任校長的何香凝將學校定位農工學校,“冀養成有真實學識之實業人才,供國家建設之用”,“不圖騖高深學理而注重實踐”。
“我們將何香凝先生獨特的辦學思想凝練為八個字的校訓‘注重實踐、扶助農工’”,駱少明認為,“注重實踐、扶助農工”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核心,是永遠不能忘記的立校之本。
駱少明列舉了一系列數據:目前學校設有18個二級學院,開設了54個本科專業,其中農、工類專業占60%以上,含有16個名牌、特色專業。近五年,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385項,其中80%服務農業、工業生產一線。特別是在農業智能化裝備、保水保肥技術、特色農產品培育等領域走在內地同行前列,并通過產學研結合推動相關行業的技術升級改造,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共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5項。
90年過去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校從一所全國重點中專學校發展為一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多科性本科高校。從區域性學校發展為立足廣東、面向全國、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的高等院校。為了滿足學校不斷發展的需求,2010年后,學校在廣州市白云區建設了2000畝新校區,可容納15000多名師生。
“學校已經實現了由規模牽引型發展向內涵驅動型發展的新轉變”,駱少明表示,即使學校實現了由“做大”向“做強”轉型的新跨越,但“注重實踐、扶助農工”依然是學校的根本。他相信,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食安全、環境清潔的要求越來越高,回歸自然也將成為潮流,而這將是仲愷在未來的新機遇。(完)
?
?
相關鏈接:
《尤利西斯》再版?慶文潔若90華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