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2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龔雯 有之炘)2017上海國際半程馬拉松剛剛落下帷幕。當選手們拼盡全力、爭分奪秒的時候,有一群穿著橙色T恤的急救志愿者也時刻準備著與生命爭分奪秒。在賽道兩側奔跑的是“急救兔”,背著5公斤“大書包”默默支持的是“急救龜”,一旦現場有選手出現心臟驟停,急救志愿者們平均到達的時間僅為30秒。
至今為205場賽事提供服務、成功搶救了11例心臟驟停選手的救援保障機構“第一反應”創始人陸樂告訴記者,全世界馬拉松賽事中,心臟驟停的概率為八萬分之一。為了不讓意外奪走生命,在專業救護人員到達之前,急救志愿者將有效填補“黃金4分鐘”的空白,提高挽救成功率。
據介紹,心臟驟停突發來勢兇猛,搶救不及時往往有致命危險,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需要高質量心肺復蘇和及時體外除顫。每早一分鐘,搶救成功率提高10%。很多人往往在發生急救失敗后抱怨120急救系統搶救不力,但其實如果有更多人“會救、敢救”,將避免很多悲劇發生。
來自上海的年輕姑娘趙佳麗是一名急救志愿者。每逢重大賽事,就能從她的朋友圈看到:穿著橙色制服的她凌晨三四點就出門“打卡”,一手拿著對講機,一手拿著早飯。趙佳麗之所以成為一名急救志愿者,是因為她親眼目睹身邊的同學心臟驟停,而當時的她卻手足無措。經歷了這樣的打擊后,她參加了賽道培訓,通過專業認證,成為“第一反應”的志愿者,積極地和身邊人宣傳“黃金4分鐘”理念,“因為這關乎生命”。
另一名叫老倪的志愿者曾經是一名被救的心臟驟停選手。“至今都回想不起來,2015年11月8日那天發生了什么。只記得在全馬36.5公里的時候倒下了。”老倪說,如今自己也是一名急救志愿者,參與過4次賽事保障,希望把這份正能量傳遞下去。
一場安全有效的賽事保障背后離不開三大神器:團隊、裝備和系統。據了解,此次上馬期間,“第一反應”的一線救急隊員達到190名,其中“急救兔”68名,“急救龜”背的“大書包”(自動體外除顫器)有55臺。另外,“第一反應”基于大數據自創的聯合保障系統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系統中不同顏色的圖標以“前輕后重”的比例沿著賽道有序分布,點擊任何一個圖標,將出現急救隊員的位置和信息,如果賽期出現突發,還能后臺“直播”指導急救。
?
相關鏈接:
摩洛哥沙漠超級馬拉松賽?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