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基層黨代表帶著民情民意,帶著喜悅憧憬黨代會的召開——
聽民聲聚民心匯民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
4月24日,在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住地,會務人員正在認真落實各項工作,確保會議順利召開。
4月24日,參加省第七次黨代會的代表在住地報到。圖為來自海口市市政排水管道養護所的陳清琪代表。
4月24日,省第七次黨代會預備會在省人大會堂召開。圖為來自基層的黨代表。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王凱攝
4月24日是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報到的日子,來自全省各地的代表陸續向大會報到,其中包括不少來自基層的代表。這些基層代表風塵仆仆而來,懷揣著民情民意,帶來了對參會的喜悅和對發展的憧憬。他們來自各行各業,關注點涉及農業農村、脫貧攻堅、教育、醫療、社會治理管理等領域。海南日報記者陸續采訪了一些基層代表,聽取他們的心聲和期盼,從而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黨代表羊風極(白沙打安鎮副鎮長):
幫助全鎮貧困群眾如期脫貧奔小康
本報海口4月24日訊(記者金昌波)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是一個黎族鄉鎮,由于地處偏僻,一直以來,經濟處于相對落后狀態。羊風極是當地土生土長的黎族人,在打安鎮田表村曾當了17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一直兢兢業業為基層群眾解決困難,如今是打安鎮副鎮長。作為一名擁有31年黨齡的基層黨代表,他的愿望是幫助全鎮貧困群眾如期脫貧奔小康。
“既然被大家選出來當代表,我就一定會履職盡責,絕不留遺憾。”第一次被選為黨代表,這位樸實的黎族漢子難掩內心的激動。他說,自己已經做了認真準備,打算將打安鎮脫貧攻堅成果和遇到的困難向大會反映。
羊風極說,2016年,打安鎮順利完成了脫貧任務251戶1088人,順利通過了國務院第三方評估,但目前,打安鎮依然有650戶2729人未脫貧,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羊風極認為,農村要脫貧,還是要以產業帶動為重點。“打安鎮有很好的資源條件和一定的產業基礎,茶樹菇、雷公筍、紫玉淮山等種植業和黑山羊、蜜蜂等養殖業都大有可為。”
羊風極對即將召開的省第七次黨代會充滿期待。他說,這次參會,除了要把會議精神帶回去,還要向其他代表請教許多問題。他說,在危房改造工作推進過程中,許多貧困戶面臨資金困難。“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很久,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聽聽其他市縣的好做法。”
黨代表韓玉芬(定安縣教育局局長):
改善弱校辦學條件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本報海口4月24日訊(記者周曉夢)“我是第一次參加黨代會,很高興,也很振奮。”今天上午,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定安縣教育局局長韓玉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她對即將開幕的黨代會充滿了期待,她將認真履行黨代表的職責,不辜負黨組織和群眾對自己的信任。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此次參會韓玉芬關注的是農村基礎教育、進一步改善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均衡協調發展等話題。
“2009年我參加首批思源學校校長選拔來到海南,在這幾年時間里,我深刻體會到海南教育的發展。”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和實際感受,韓玉芬表示,她對未來海南教育事業充滿了信心。
據韓玉芬介紹,定安現共有120多所中小學校、3000多名教師,目前定安正與省外優質教育資源洽談,計劃引進新的學校項目,落實“一縣兩校一園”工程建設,以豐富教育供給,培訓和培養一批骨干教師隊伍和學校管理團隊,全面加強教育硬軟件建設。
“10多天前,省里就大會報告征求意見建議召開片區市縣的座談會,我當時也做了發言。”在談到為此次參會做的準備時,韓玉芬說,身為從事教育工作的基層黨代表,要擔負起責任,傳遞聲音,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接軌,推動師資隊伍、辦學環境、辦學理念以及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
話心聲,說期盼。這次能夠作為黨代表參會,韓玉芬希望在第一時間了解全省教育發展戰略等信息,期待“海南教育發展再發力”。
黨代表黃啟杰(瓊中灣嶺鎮新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壯大蠶桑養殖做大鄉村旅游
本報海口4月24日訊(記者羅霞)今天上午,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新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啟杰到大會報到。“我給大會帶來了我們發展的喜悅,也希望在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黃啟杰對省第七次黨代會的召開充滿期待地說。
位于大山深處的新仔村,共有7個自然村、350多戶、1600余人。曾經的新仔村,村民以種植檳榔、橡膠、水稻為主業,農業產業單一。近年來,在政府扶持下,新仔村積極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種桑養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種桑養蠶已成了村里的支柱產業。
“靠種桑養蠶,有的村民一年可以賺10來萬元。”黃啟杰說,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蠶桑產業發展起來了,新仔村又結合現有產業邁開了新步子。2016年年初,新仔村依托蠶桑養殖,謀求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村里建起了旅游觀光小道等。到了采摘桑葚的時節,不少自駕車、大巴車不約而同前來。
“對于未來的發展,我們有很多想法。”黃啟杰說,村里想進一步做大鄉村旅游,壯大蠶桑養殖產業,發展蠶絲加工等,希望能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和參與。
曾在2012年參加省第六次黨代會的黃啟杰當時把大會的精神帶回村里,指引著村莊的發展。“作為省第七次黨代會的一名基層代表,我很自豪,也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充滿期待!”黃啟杰說。
黨代表馬麗輝(三亞市人民醫院醫生):
讓醫療改革的紅利惠及更多人
本報海口4月24日訊(記者陳蔚林)“我的黨齡比工齡還長,但這是第一次當選省黨代會代表,心情十分激動!”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三亞市人民醫院醫生馬麗輝是三亞市當選的黨代表中唯一的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名醫學博士和臨床醫務工作者,能被推選為黨代表,這對于我來說既是榮譽也是責任!”
多年醫務工作讓她切身體會到,當前醫患關系相對緊張,一個重要原因是醫生與患者之間溝通不暢造成的,“醫學是一門復雜而深奧的科學,醫學發展到今天能夠揭示的仍然是冰山一角,我們能做到的也非常有限,但患者及其家屬對生命和健康的心理期望值是非常之高的。”
當前,我省醫療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馬麗輝希望大會能夠關注到醫改這一重大民生問題,促進有關部門能夠在醫患之間搭建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的交流和溝通的平臺,讓更多的專業人員走出去,通過平臺進行醫學科普宣傳并與百姓交流。這樣既可以增強百姓對疾病常識的認知,參與疾病和健康的自我管理,知曉和分享醫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又能夠讓醫務工作者更充分地傾聽患者的需求和建議,促進醫學研究成果的應用和轉化,還能讓醫務工作者更便利地介入群眾的日常保健,指導他們對自身健康進行科學管理。
“我發現,和我一樣,從基層走到會場的代表很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不少。”馬麗輝相信,有了各領域、各行業的代表建言獻策,這次黨代會將是一次凝心聚力、求真務實的大會。
黨代表蘇才祎(海南新成海物業綜合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
創造良好居住環境營造社區和諧氛圍
本報海口4月24日訊(記者陳蔚林)從當選為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到今天上午正式向大會報到,海南新成海物業綜合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蘇才祎的心情一直十分激動,“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海南人,目睹了這幾年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有一肚子的期盼想在大會上說!”
作為公司副總經理,蘇才祎肩負著海口市內多個小區的物業監管工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盡管如此,她還是細心地將每個小區需要特別照顧的業主分成3個檔類,為他們建立愛心檔案:一是為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檔案;二是為困難戶或獨居老人建立幫扶檔案;三是為5歲以下的兒童建立成長檔案,做到時時關注、及時服務。業主們都認可這個黨代表,因為“她把工作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蘇才祎說,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市區小區的入住率大幅提高,物業公司無疑已經成為居委會和住戶之間的溝通橋梁。優質的物業服務,既有利于為居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也有利于營造社區和諧氛圍、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進而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但是,由于溝通不暢等原因,部分物業公司的職能還無法很好地履行,與住戶之間的矛盾也時有發生。此次作為黨代表參會,她深刻地體會到省委對基層聲音的重視,這也給了她更多勇氣在會上發出基層“物業人”的聲音,呼吁有關部門更加重視社區建設,建章立制、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引導團結廣大市民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貢獻一份力量,“我相信,本次黨代會將會就社會管理治理提出更好的思路,為良好居住環境建設與和諧社區氛圍創建做出更好的頂層設計!”蘇才祎說。
黨代表陳冠銘(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發揮“三大優勢”提升農業附加值
本報海口4月24日訊(記者況昌勛)“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農業發展非常重要。我們要時刻牢記并努力實現習近平總書記‘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的囑托。”今天下午,走出預備會議會場的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陳冠銘對本次黨代會充滿期待,他認為,海南推進全域旅游是農業轉型升級的切入點,讓農產品變成旅游產品,提升農業附加值。
陳冠銘非常關注“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三大優勢”等“熱詞”。“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也是海南農業發展的優勢和稀缺資源。”陳冠銘分析,熱帶條件依然是海南農業的獨特資源,眾多中高端游客是海南農產品重要客源資源,發揮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優勢可以挖掘資本資源。
如何將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作為“三農”專家的陳冠銘一直在思索。他認為,省委、省政府推進全域旅游、促進農旅融合發展的思路非常符合海南農業發展規律和市場需求,也是在農業領域充分利用好“三大優勢”的有效載體。“具體而言,可以做好設計農業,加大農業科研,吸引人才團隊,開發有個性、有特色、有質量的深加工農產品。并借鑒蘋果手機產銷模式,海南掌握技術、設計和市場,在省外生產和加工,這樣就可以突破海南耕地面積少、加工規模小的局限。”陳冠銘說,生產型農業與旅游型農業區別較大,農業科研人員也要轉變思路,針對旅游需求培育新品種、研究新技術。
?
?
相關鏈接:
劉賜貴:認真履職 確保圓滿完成黨代會各項任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