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近年來,大量人力、資本投入到復興古村鎮的嘗試中。究竟,古村古鎮的田園生活與現代管理設施是否矛盾?鄉村文化傳承保留與開發創新如何協調?汶口古鎮正在尋找答案。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探索汶口古鎮的復興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4-25 15:41

      【守望家園】

      近年來,大量人力、資本投入到復興古村鎮的嘗試中。究竟,古村古鎮的田園生活與現代管理設施是否矛盾?鄉村文化傳承保留與開發創新如何協調?汶口古鎮正在尋找答案。

      “吱呀”一聲,推開古色厚重的院門,院里一方碧藍的泳池和高高的桂樹格外醒目,屋頂上兩根老木梁凸顯著年代感……這里是山東泰安汶口古鎮中的“香水”院舍,院內新舊建筑材質巧妙結合,別具一格的文化氣韻油然而生。

      “40多年前,這兩根木梁是用500斤麥子換的,幾乎是當時半年的收成……”“香水”院原來的主人張文全,現在的院落管家,講起院子發生的變化,滔滔不絕。

      “香水”院和張文全,是汶口古鎮復興計劃的受益者之一。

      歷史的肌理

      對于“大汶口文化”,人們似乎并不陌生,它是中國最早的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65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大汶口遺址”就坐落在汶口古鎮。南北連接泰山與曲阜,依汶河而建,讓古鎮具有了獨特的區位特點。

      古鎮內,一座明代石橋貫通南北,數百年來人們閑聽汶水流淌、坐觀歷史興衰;一塊塊花紋漂亮的汶河石作為古鎮建筑的主材,讓每棟房屋有著獨特的韻味和歲月磨礪的質感;一所山西會館依稀喚起人們對于這處明清商賈重鎮車水馬龍、一派繁華的憧憬與想象;村鎮周邊膏腴的汶陽田養育了一代代大汶口人,成為享譽世界的豐美糧倉……

      如何將這座古鎮的優秀基因轉化成“安其居、樂其俗”的心靈休憩之所?如今,古鎮的開發建設者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模式:以產業規劃為重點,形成“以農業為基礎,文化旅游為先導,休閑體驗為核心,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的全面繁榮。

      與普通的商業項目相比,汶口古鎮開發的最大亮點是“改造”而非“新造”。“沒有‘一刀切’地推倒重建,而是抽絲剝繭式的設計、嘗試,再設計再嘗試,為的是保留住時間和文化的印記,并將現代生活的品質融入其中。”汶口古鎮復興建設項目負責人吳駟說。

      時間的打磨

      復興古鎮不同于拔地而起的新項目建設,基礎是理解和呈現古鎮原有的獨特美感。穿行在古鎮街區內,一堵新建的石墻透著一派古色古香,從磚石用料選取到修建都顯得格外精致。

      事實上,這堵石墻的修建過程并不順暢。石墻被要求反復推倒、重建了10多次。因為當地很久都沒有人再蓋石頭房子,所以村子里沒有石匠,用慣磚瓦的建筑工人砌起石頭墻經常手足無措。“前30年,村子里的石匠被培訓成合格的建筑工人,現在我們要把建筑工人培訓回合格的石匠,這是一個大難題。”不過,在吳駟看來,雖然當地工人施工會影響工期,但古鎮改造中拉動村民就業,激發對家鄉的濃情與熱愛,這也正是鄉村建設題中應有之義。

      其實,在整個汶口古鎮復興的過程中,每一處細節都體現著精心打磨的味道。項目團隊先用三年時間對大汶口鎮的歷史、人文、地域、產業特征進行深度研究,確立了“80%老建筑保留,20%老建筑改建”的原則,在完整保留古鎮原有村落肌理的基礎上,再進行藝術化創新,形成多元文化社區。

      吳駟認為,如果不尊重古鎮經歷數千年磨礪而成的自然現狀,只是一廂情愿地規劃開發,不僅會遺失真正的古鎮之美,甚至對于古鎮本身的價值也是一種損傷。

      文脈的傳承

      “燕臨居”“香水”“山楂樹之戀”“陶舍”……古鎮內12座院落各有不同的主題,設計師的創意出發點,有的是民國時期的老木梁,有的是院子里的一棵老山楂樹,甚至是屋檐角的一個燕子窩。

      在設計師的心目中,這些被時間打磨的物件,都是鄉村的最美饋贈,院落里的每一處設計都獨具匠心。比如,一張三條腿的舊木桌,被改造成了酒店洗手臺;村口河邊的蒲草曬干后,細密編織用于遮蓋屋頂;村民以前喂牲口用的石槽,經打磨改裝為洗手池。

      為了讓古鎮文化更好地“活”起來,建設者還特邀高校專家對改造區域進行院落普查,并對當地村民進行口述訪談,形成了30余萬字的《院落志》,詳細記錄了房屋歷史、家族演變、村落傳說等。現在,這本訪談錄正在籌備出版,未來客人入住時閑來隨手翻看,便可以將凝固的建筑讀成一段流淌的人文詩行。

      “保留古建筑的同時,也傳承、保護了村落的精髓文化記憶,這是一件非常難得且有意義的事。”參與《院落志》修訂的泰山學院副教授、泰山研究院研究員劉興順說。

      理想的藍圖

      “自由控制的時間、傳統文化的內涵、淳樸的人際關系,這些對于都市人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而在這里,我們同時擁有了。”來自上海的游客黎慕深有感觸。

      在吳駟看來,鄉村“奢侈品”不僅有古樸的街道和房屋,更有鄉間優美的田園風光,與土地的溝通和慢下來、享受生活本身的純凈時光。

      目前,汶口古鎮的“奢侈品”還在進一步完善。比如,世界最美圖書館“籬苑”的設計者將利用汶河上自然形成的小島,在修長的蒲草間建造一座“棧橋書屋”;留英歸來的兒童研究專家將打造“可以到處爬”的美術館,把汶陽田的農業文化融入其中,讓孩子們在自由釋放天性中感受藝術,在藝術殿堂中感知農業。

      對比國內多家景點式的古鎮開發方式,吳駟認為:“汶口古鎮不是在塑造一個景點,而是打造一種生活狀態,人們來到鎮里能真正感受和融入當地生活,同時也能清晰地觸摸到中國鄉村的進步。”

      汶口酒店,上至管理層、下至服務員,70%以上是當地村民。經過對他們一年多的全方位培訓,酒店員工實現了從零起點到五星級酒店管理標準的跨越。在這里的服務員不僅是服務員,而且還是汶口的主人,被稱為管家,他們用一種主人的熱情招呼著天南海北到自家做客的客人。“在這種文化熏陶下,不僅增強了對家鄉的認同感,更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有意義。”在古鎮鄉奢藝術酒店工作的村民王秀桂說。

      “在完善設施的基礎上,重塑人的觀念,才是打造典范鄉村的核心所在。”吳駟說。

      “以古鎮復興帶動全鎮發展,發揮鄉村建設項目的紐帶作用,實現全鎮40余個村莊‘村村有特色’。”大汶口鎮常務副鎮長艾憲軍說,他們的理想就是將汶口古鎮打造成為一面旗幟,成為中國鄉村建設的典型經驗。

      (作者:李政葳,系光明網記者)

    ?

    ?

    相關鏈接:

    河北啟動戲曲文化進校園幫扶計劃
    網絡文學出海熱體現文化軟實力
    廣東將建成1500座“文化祠堂”
    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揭牌

    ?

    相關鏈接:
    網絡文學出海熱體現文化軟實力
    河北啟動戲曲文化進校園幫扶計劃
    廣東將建成1500座“文化祠堂”
    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揭牌
    [來源:光明網] [作者:李政葳] [編輯:程小欣]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