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一家網絡公司與赤峰市多名學生簽訂協議,冒用學生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套取蘋果手機近2000部,手機總價值940余萬元。警方介入調查發現,此案背后,呈現出不法分子利用校園貸非法牟利的完整鏈條。
網絡公司利用校園貸牟利
2016年1月24日,赤峰愛遠網絡服務有限公司經理張某到赤峰市公安局紅山分局經偵大隊報案稱:赤峰愛遠網絡服務有限公司會計白某、業務員劉某等人利用職務便利私自與赤峰學院、赤峰交通技校100余名學生簽訂網絡購銷合同,將學生交的手機款80余萬元據為己有,涉嫌職務侵占。
警方初步調查發現,張某的報案有不少疑點,最主要的是愛遠公司除了給在校大學生辦理手機分期業務、收取學生首付款之外并無其他業務收入,而愛遠公司還承諾每月給學生償還手機分期款。按照這種模式計算,學生支付給愛遠公司的首付款最多只夠愛遠公司支付4個月的分期款,其余8個月的分期款從哪里來?這個明顯的虧空引起了偵查人員的高度懷疑。
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2015年3月以來,愛遠網絡服務有限公司分別與優分期、愛學貸、人人分期、分期樂、趣分期、99分期6家針對大學生手機分期付款網站公司合作,并授權姜某月、張某陽等人為赤峰學院、工業學院、交通學院校園經理,在校園內推廣網絡手機分期銷售業務,與學生簽訂“愛遠網絡手機銷售服務協議書”,一次性收取學生手機款(金額在網站標價的基礎上優惠1500元至1700元),同時向學生承諾后續的分期付款由該公司進行償還。其間,部分學生接到網絡平臺的催款電話,稱手機貸款已經逾期,部分學生無力償還貸款。截至此案起訴時,經公安機關核實,共確定張某詐騙學生700余人、手機1800余部,價值900余萬元,詐騙金額600余萬元。
被騙學生背上沉重債務
近年來,校園貸因借貸門檻低,放款速度快而受到部分大學生的喜愛。然而,有些抱有非法斂財目的的人以同學、學長的身份接近在校大學生,并以創業、投資、刷業績為由讓學生幫忙到貸款平臺借貸,在拿到錢財之后不知所終。
赤峰警方總結出利用校園貸平臺非法牟利的四大步驟。
第一步:招收校園代理。大學應該是學習專業知識、增長見識的所在,現在卻成了各種商業形式爭奪的主戰場,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成了爭奪目標。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業務員進入校園,通過貼廣告、送禮物、給報酬等多種形式拉攏招收在校大學生為校園代理,加入推銷大軍。
第二步:利用同學友情牌。民警發現,大部分受害學生都是以給同學幫忙、哥們感情為由辦理網上購買手機貸款業務,“熟人”身份使他們喪失了警惕性,進而輕信了“熟人”的遠景描述和還款承諾,如同木偶一樣被控制,心甘情愿地用個人信息及證件去借貸。
第三步:實行低借貸門檻。民警在取證中發現,優分期、愛學貸、人人分期等眾多金融網貸只需提供學生證、身份證的照片和個人學籍信息截圖就能完成注冊,經線上審核后即可進行分期消費或提現使用。
第四步:學生被迫還款。在赤峰警方偵辦的案件中,愛遠公司于2015年8月注冊成立,成立后瘋狂使用學生的身份貸款購買手機,前期采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進行短期還款。后期,張某揮霍完資金后,因利息數額越來越大導致資金鏈斷裂,張某于是將還款重壓轉移給學生,讓學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網貸平臺高息令人咋舌
鑒于此類案件在赤峰地區屬于新型犯罪,赤峰警方與分期付款購物平臺管理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后,剖析出校園貸問題背后的一些社會風險。
民警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在校大學生漠視身份信息安全,輕易將自己的學生證、身份證、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相關信息透露給他人。這些大學生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與年齡、知識結構極不相稱。
另外,一些網絡分期購物平臺對各自的資金安全缺乏一定的防范制度。赤峰警方建議,分期購物平臺應建立資金安全機制,即同一在校學生的信息可在行業間共享的信息庫進行查詢,如果該學生已在其中一家平臺辦理購物還款業務,其他平臺將不再向該學生授信。通過這樣的機制,一方面保護了資金安全,減少壞賬的發生,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學生的消費金額和次數,在客觀上限制學生的消費欲望。
在調查中,一些網絡分期購物平臺的滯納金或利息之高,超乎辦案民警的預期。民警接觸的少部分學生在一期分期款900元逾期之后10個月,滯納金和利息之和竟高達9000多元。民警認為,如此高息,相關部門應介入加強監管。(記者史萬森 通訊員 楊軍 李迎春)
?
?
相關鏈接:
收盤:滬指沖高回落漲0.16% 航母概念股崛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