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高健鈞
坐擁北京宣武門黃金地段的SOGO莊勝崇光已有近20年歷史,這個曾經見證并創造百貨業輝煌的高端商場,從去年底至今持續經歷著令人尷尬的“撤柜潮”,引發了消費者和業界的廣為關注。
相對于今年一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攀升至77.2%的佳績,傳統百貨業發展卻在放緩,頻遭“閉店潮”。在這些個案的背后,如何通過供給側改革振興實體百貨業,值得思考。
高端商場遭遇“撤柜潮” 個性與共性問題并存
莊勝崇光百貨于1998年開業,曾是北京單體面積最大的商場之一。“地處黃金繁華位置,從一度輝煌走到面臨調整凋零,讓人覺得惋惜。”一些業內人士發出這樣的感慨。
記者近日在走訪SOGO莊勝崇光百貨老館時發現,一層的高檔化妝品專柜全部撤銷,成了服裝大賣場,二、三層正常營業,四、五、六層的銷售柜臺已人去樓空。在之前的很長時間里,逛SOGO是不少消費者擁躉的時尚生活方式,而今這里卻漸成了大賣場。
男裝品牌九牧王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層大部分男裝品牌原來都在四、五層經營,但因為商場要進行整頓,便轉移至一層銷售。
“正在等商場通知,具體原因不好說,反正我們的服裝在這個月合同到期后也就撤出SOGO,所以商品都是賠本甩賣。”服裝品牌“城市駱駝”的銷售人員說。
關于SOGO未來發展,各方傳聞不斷,有的說是SOGO多元投資失誤導致,也有的說商場要走向關閉,還有的說這里將改為寫字樓。對于種種傳言,SOGO方面始終保持緘默。記者試圖聯系采訪商場有關負責人被婉拒。
業內人士表示,在電商大潮澎湃興起的背景下,SOGO走向蕭條,盡管在很大程度上與其主營業務調整和自身經營不善有關,但也從中折射出我國傳統百貨業發展面臨的共同困境。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16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0.5%,降幅相比上年擴大了0.4個百分點。華堂、百盛等老牌百貨在北京關閉部分門店,進一步引發百貨業是否再遇寒冬的質疑。
品牌少、個性缺、不好玩,百貨業需“自我把脈”
個性問題固然為主因,但事件透露出的百貨業更深層次的問題更值得重視。
業內人士認為,SOGO一直以傳統的百貨形態經營,受電商沖擊嚴重,也不具備價格優勢。加上北京南城新建的不少商圈對客戶分流的影響,最終造成了如今的尷尬局面。
其實,這在百貨業中并非個例。記者在走訪位于朝陽區東大橋附近的藍島大廈時發現,雖然離使館區不遠,但商場內冷冷清清,營業員比顧客數量還要多。不少名牌服裝打出3至5折的優惠價,卻無人問津。
百貨零售業近些年頻遭閉店,顯示出發展的嚴峻態勢。除了受實體經濟增長放緩,租金成本高企,電商沖擊等影響,百貨業自身還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彭建真指出,現在涌現出網購、海淘、代購等多種模式,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實體店如僅靠打“價格戰”而不推出性價比高的產品,勢必不能長久。
百貨業的聯營扣點模式,也被認為是導致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自采自營則被視為拯救百貨業的“良藥”。“由買手直接從廠家購貨,信譽、特色、成本上都有諸多優勢。”北京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魏波說,而且能推出更多滿足消費者個性需求的品牌,打造百貨店的軟實力。
日前,王府井集團就推出自有品牌“王府井夢工廠”,展示帶有北京文化符號的自主設計文創產品。盡管整體定價處于中上水平,但相比其他品牌店的人流,這里卻吸引了更多的顧客。
在彭建真看來,國內外百貨業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夠,缺乏新奇好玩的體驗。不少百貨店嘗試多元化經營,但多是增加餐飲和簡單娛樂,但并未真正實現購物中心的業種和品牌的組合。
獨特性+趣味性供給側改革精準發力
百貨業未來走向如何?轉型出路在哪?專家認為,應從產品和服務的獨特性、消費場景的趣味性等方面入手,推進百貨業的供給側改革。
普華永道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盡管客流量放緩,但許多顧客仍然希望與產品有實際互動,零售商仍然可以通過實體店抓住客戶。
比如一些運動品牌的體驗店里,就不僅僅是單純的賣產品,而是開辟了集設計、燈光、場景于一體的動感跑步區域。跑步者置身其中時,能體驗到真實的運動場景,而且跑步的數據也會在室內外屏幕上實時顯示,充滿了互動與樂趣。
當然,并非單純地從百貨業態轉型為購物中心就能解決問題。彭建真指出,百貨業要向新奇好玩的體驗、族群社交場所、家庭生活體驗轉型,提升內在價值,才能活得更好。
“買手制的推進不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漸進。”魏波指出,由于買手對于行業趨勢、消費者喜好要非常了解,但目前人才匱乏,需要一定時間的培養。
無論哪種方式,都要對消費者有充分的了解,而數字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北京市商務委主任閻立剛表示,實體零售商家既要用好互聯網進行銷售、營銷,又要借此研究清楚目標群體及其消費偏好,才能進行精準營銷和生產。
?
?
?
?
?
相關鏈接:
老撾設立第一個國家食品安全實驗室?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