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記者注意到,自2016年我市大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市區各級部門務實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從“輸血”到“造血”,從“扶智”到“扶志”,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創>

    海口精準扶貧:趟出新路子 奔向好日子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4-27 09:41

      石山鎮通過石斛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海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俊其 攝

      在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里,其中就圍繞著“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重要部署。

      記者注意到,自2016年我市大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市區各級部門務實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從“輸血”到“造血”,從“扶智”到“扶志”,我市精準扶貧做到了全程覆蓋,并通過制定“一戶一策”“一村一案”,把具體的幫扶措施落實到每一個貧困戶身上,并逐條兌現、逐項落實,不少貧困戶在辛勤勞作中也看到生活的好盼頭,正鉚足一股勁,擼起袖子辛勤苦干奔向好日子。

      共創攻堅新局面

      2016年以來,我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和市長為組長、54個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高位推進扶貧工作,科學制定了《海口市“十三五”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兩年脫貧攻堅,三年鞏固提升”的“十三五”脫貧攻堅總目標。

      在此基礎上,我市圍繞工作目標,結合實際情況,確定了產業和設施、培訓和轉移就業、教育、醫療救助、社會保障兜底等5項具體幫扶措施,還提出了“對象捆綁、資金捆綁、措施捆綁、責任捆綁、成效捆綁”的工作要求,建立了“領導掛點、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長效運行機制。

      市委農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底,全市產業和設施幫扶投入5287.84萬元,幫扶1719戶7402人,措施覆蓋率達到100%;危房改造投入1672.2萬元,幫扶283戶貧困戶,已全部完工;培訓和轉移就業幫扶投入210萬元,開展農業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5968人次,轉移就業817人;教育幫扶投入521.5萬元,資助2333名貧困家庭子女學業;醫療救助幫扶投入354.9萬元,幫助11309名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救助大(慢)病患者298人次,實現應扶盡扶;317戶814人被納入低保,實現應保盡保。

      摸索趟出新路子

      本著“高位推進、周密部署、落小落細、精準脫貧、明確責任、強化督查”的工作思路,自我市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一年多以來,結合各區實際和貧困戶意愿,創新模式,推動幫扶,取得較好的效果。

      “各區、鎮、村都因地制宜,根據具體情況,通過制定‘一戶一策’‘一村一案’,把具體的幫扶措施落實到每一個貧困戶和每一個整村推進村,逐條兌現、逐項落實。”市委農辦有關負責人舉例說,新發地和石斛產業園等農業龍頭企業接納貧困戶攜幫扶資金入股企業,享受分紅的“農業龍頭企業+貧困戶”脫貧模式;美蘭區三江鎮引導“三無”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發展紅寶石蓮霧產銷享受年終分紅的“合作社+貧困戶+土地”脫貧模式,都是能人返鄉創業扶貧的典范。

    永興鎮羅經村村委會組織貧困戶觀看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節目。海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洋 攝

      夯實黨建新模式

      自2016年11月18日起,海南省探索開設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固定頻道固定時間開課,針對精準脫貧的現實問題,每期邀請相關領導、行業專家、致富能手及優秀幫扶干部現身說法,講政策、舉案例、教技術、出點子。

      我市結合扶貧夜校節目,不失時機地建立了市級領導輪流參加扶貧夜校活動制度,組織鎮黨員干部、掛點幫扶干部、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干部與貧困群眾同聽課、同學習、同討論,不斷夯實基層黨建,營造出干部群眾戮力同心謀脫貧的良好氛圍。

      市區領導來到扶貧夜校上課結對幫扶,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共商脫貧良策,及時發現并解決基層扶貧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同時,也有效地調動起了貧困戶的學習和勞動積極性。

      愛心幫扶新風尚

      海口,是一座有愛的城市,在黨和政府力推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一股股勇扛社會擔當的愛心力量也在關注、集結,大家主動投身到精準扶貧的愛心幫扶中。

      記者注意到,自去年全市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不斷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如:市工商聯動員41家愛心民營企業認領幫扶500戶貧困戶脫貧的“社會力量牽手貧困戶”;龍華區構筑精準扶貧待援項目平臺供愛心企業和社會人士認購的“愛心扶貧超市”;美蘭區利用網絡、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扶學、扶醫、救助等信息,發動社會各界提供幫扶救助的“公益美蘭,圓夢行動”;民革海口市委通過網購平臺,幫助貧困戶銷售花生油的“網絡銷售尋門路”,眾多愛心幫扶的義舉讓人感動。

      貧困戶通過種植石斛脫貧致富。海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俊其 攝

      長遠謀劃新目標

      今年是我市精準扶貧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市實現“兩年脫貧攻堅、三年鞏固提升”總體目標的決戰之年和脫貧成果集中體現的一年,做好今年精準扶貧工作,對于全面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至關重要。

      市委農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脫貧攻堅目標為: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940人(含農墾農業戶籍貧困人口68人)減貧任務;完成5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村)達標退出;實現2016年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426人如期穩固不返貧。

      同時,市委農辦也已制定了一系列嚴實的工作任務清單。其一,按“脫貧不脫政策”的要求,今年繼續抓好2016年已脫貧人口的鞏固提升工作,對產業發展薄弱、易返貧的繼續提供必要的幫扶,實現穩固脫貧。其二,按“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抓好2017年5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制定“一村一案”幫扶方案,實施一批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年底全部達標。其三,按“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抓好年度貧困人口動態調整管理工作,嚴格按工作程序完成貧困人口達標退出和返貧新增納入的動態管理。

      創新扶貧新機制

      市委農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市精準扶貧工作將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繼續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兌現脫貧攻堅的莊嚴承諾。

      全市將繼續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為支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層層壓實責任,層層落地生根。把精準要求貫穿于脫貧攻堅各環節、全過程,做到精準識貧、精準幫扶、精準退出,實施精準扶貧“十大措施”,抓牢發展產業和實現就業兩個關鍵,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整合各類扶貧資源資金,精準投向,重點攻堅,確保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辦好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加強宣傳引導,增強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意識和能力。

      海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毓慧

      (海口網4月27日訊)

    ?

    ?

    相關鏈接:

    精準扶貧的經濟學解讀
    長篇報告文學《春暖烏蒙》:云南昭通扶貧故事
    重慶一條兩公里扶貧路“放倒”三名村干部
    山東實施“扶貧特惠保險”, 涉醫療、意外傷害、家庭財產保險

    ?

    相關鏈接:
    山東實施“扶貧特惠保險”, 涉醫療、意外傷害、家庭財產保險
    重慶一條兩公里扶貧路“放倒”三名村干部
    長篇報告文學《春暖烏蒙》:云南昭通扶貧故事
    精準扶貧的經濟學解讀
    萬寧市黨員干部收看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直播 談體會
    網民熱議省第七次黨代會 暢想未來美好新海南
    海口秀英區黨員干部熱議省黨代會報告:為工作指明方向
    海口團繼續審議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和省紀委工作報告
    [來源:海口網] [作者:曾毓慧]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