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維
2016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今日在京發布。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總體發展良好,滿意度得分為72.38分,較去年提升3.66分,呈現持續提升狀態。執法滿意度在四項一級指標中仍較低。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與社會各界的期望和訴求有了良性互動。受訪者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力度的認知基本面開始發生積極變化。”中國版權協會副秘書長劉彬在回答《法制日報》記者提問時說。
該調查結果由中國專利保護協會、中華商標協會、中國版權協會聯合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項目組發布。這是項目組連續第五年開展此項調查。
劉彬表示,2016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總體發展良好,呈現持續提升狀態,各級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部門持續加大執法力度,知識產權專門法院侵權案件受理量持續攀升,知識產權執法效果持續改善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社會各界對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預期,兩者呈水漲船高之勢。
通過對法律政策與保護、執法、管理與服務、宣傳教育等四項一級指標的分析來看,目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亟需改善的重點集中在執法方面。
執法滿意度已經不是第一年成為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的短板,其中原因何在?對此,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張雪莉指出,這“說明執法工作仍存在薄弱環節,知識產權執法力度不足與社會知識產權保護訴求較高之間的矛盾較為明顯,社會各界對侵權現象嚴重程度、侵權損害賠償的及時性、足額性等方面仍最為關注且最不滿意。”
張雪莉說,綜合來看,社會各界認為行政執法和司法救濟兩手都不硬,對行政執法和司法救濟的訴求各有側重,對行政執法和司法救濟的各自特點和優勢的認知比較客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訴求比較強烈。
張雪莉認為,對于知識產權司法救濟途徑,程序設計嚴謹性和司法監督終局性所致的周期較長情況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知識產權權利人的預期之內,縮短侵權糾紛訴訟周期的訴求并不居首要位置,獲得較高的侵權損害賠償金是其首要訴求。
“對于行政執法途徑,依法嚴格打擊侵權現象、及時便捷地獲取維權救濟是其首要訴求,故隨之對執法活動是否持續、執法資源投入是否充足有更為直觀的感知。”張雪莉說。
調查結果還顯示,9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調高專利侵權的法定賠償額上下限。本次專利法修改的建議是將法定賠償額的上限提高到500萬元。
對此,張雪莉表示,法定賠償額的額度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最近專利侵權巨額賠償案不斷涌現,本次調查也顯示專利法規定的賠償數額已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需要進一步提高。調查中,94.50%的受訪者認可將法定賠償額下限由之前的1萬元調整為10萬元,94.93%的受訪者認可將上限由之前的100萬元調整為500萬元,表明廣大創新主體非常歡迎這樣的修改建議。
此外,根據調查結果,從近五年的趨勢來看,權利人和專業人士滿意度處于波動上升態勢,而社會公眾滿意度則沒有明顯改善。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相關工作負責人分析,知識產權權利人滿意度高于專業人士和社會公眾,反映了社會各界不同群體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認知和感受存在較大的差別。作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最直接的服務對象和參與者,權利人反應相對快速敏感。
本報北京4月26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南去年受理知識產權案229件 刑事案集中在食品藥品領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