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實習其實是打雜
李女士所在的中介機構從兩年前開始招聘實習生。在李女士看來,實習生也不是那么容易招聘到合適的。
李女士與一些高校聯系后,經提交相關證明和手續,招聘實習生的信息就出現在相應高校的網站上,看到信息的學生就將簡歷投遞過來。
讓李女士感慨的是,有的學生隨便制作一份簡歷就發了過來,有的簡歷介紹文字語言不通……能夠進入面試的人寥寥。
“我們一般與實習生約定3個月實習期,在這段時間里,要求對方在保證課程的情況下每周來實習幾天,給他們提供報酬和相應補貼。對于合適的人選,我們會延長實習期,繼續進行考察,等他們畢業時,如果愿意加入我們團隊,就優先錄用。這樣的學生,到崗后就能頂上來。”李女士說。
對于此前經歷的一個月實習經歷,中國傳媒大學的小李卻是另一種體會。
她的實習內容,就是幫著正式員工打打雜,比如復印資料、到傳達室取個快遞等,不但沒有一分錢報酬,吃的也很差,“就是一打雜勞動力”。
比如一家公司招聘制片助理實習生,要求每周6天,實習期8個月,每天40元至50元。而另一家單位的實習要求則是,每周實習5天,有時還要出差和加班,也沒有一分錢報酬,換來的只是一紙實習鑒定。
記者發現,大學生到公司企業實習和公司企業招聘實習生基本上處于信息不對稱狀態。大學生實習,多數是為了獲得工作經驗,豐富簡歷內容,在實習中確立自己的就業方向;但實習單位的目的更為多樣,有的希望通過實習為將來的招聘進行儲備,有的則是通過實習使用“廉價勞動力”。
實習生身份困擾待解
小徐的同學中,多數在大二開始找各種公司實習,有的甚至從大一暑假就開始找實習單位;有的不但在暑假實習,平時也抽時間實習,“實習經歷越多,以后找工作就越快”。
記者搜索發現,在網絡上,已經有專門發布實習信息的網站。
記者登錄該網站看到,這里實習信息門類齊全,涵蓋國內多個城市。以北京為例,截至4月27日12時,在“北京”項下當日更新或發布的實習信息超過500條。
記者梳理發現,上述實習信息中,從報酬方面看,一般在每天100元左右,報酬高的達到每天200元,報酬低的每天四五十元。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實習時間,實習公司一般要求在3天以上,多數要求4天至5天,還有的實習公司要求每周實習6天。
在小徐看來,這其實跟上班沒什么區別。
在小李的眼中,雖然實習跟上班沒有區別,但待遇可就天壤之別,甚至一分錢報酬都沒有。更讓她擔心的是,她每天要擠早晚高峰地鐵去實習單位,要是碰著、摔著,或者是遇到意外,自己只是一名在校學生,一點勞動保障都沒有。
小范的迷惑則是,實習期間,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是學生?還是勞動者?
李女士已經招聘了兩年實習生,也有類似擔憂,于是,從今年開始,她征得單位同意,在提供相應實習待遇的基礎上,再給實習大學生買一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備不時之需。(記者陳磊實習生 陳佳韻? 制圖/高岳)
?
?
?
相關鏈接:
“五一”將至 民航海南空管分局全力保障航班安全正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