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鳳翔公園生態修復段林蔭小道生機勃勃。記者石中華 攝
睡蓮
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梯田種植花草綠植長勢良好,引人注目。記者石中華 攝
靜臥在美舍河鳳翔段梯田內的睡蓮和再力花,既可美化環境,又能改善水質。記者張洋 攝
美舍河國興示范段北段260米的基礎和綠植基本完成。記者張洋 攝
一水護城,“生態宜居”又怎離得開市民們的母親河?美舍河治理是生態文明建設在??诘囊粋€重要的具體體現,融入海綿城市和生態治水的理念,重點是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提升水安全這三個層面的功能。美舍河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一步一腳印,正踏踏實實地實現著眾人的愿景。
省黨代會報告摘要
●生態文明建設領跑全國,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2%以上,大氣、水體和近海海域等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美麗海南建設成效顯著,成為大花園、大景區,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生態島、健康島、長壽島。
●強化生態環境建設與污染治理。全面實施生態修復、城鎮修補,?持續深入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抓好綠化寶島和濕地、熱帶雨林、海岸帶保護等生態工程,?把山水林田湖等生態元素作為整體呵護好、建設好,?確保環境質量只升不降。發揮“多規合一”?的引領作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的剛性約束,?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
如“繡花”般治理美舍河
“70多天的工作,每天夜以繼日,看到美舍河越來越清澈,我們感覺之前的勞累,都被欣喜所代替?!辈稍L中,桑德公司項目經理劉有斌質樸的話語代表了不少施工者的心聲,“通過五個生態修復段的建設,我們對水體治理有信心,工程建設上積累相應的經驗,工期和質量的把控也能做得更好,我們會制定一個更好的方案,把剩余河道的建設,做得更合理更漂亮,水質更清澈,希望能給市民一個滿意的答案?!?/p>
美舍河治理如“繡花”般細致施工,要經受住暴風雨的沖刷和考驗,融入海綿城市理念的治水功能,防治初期雨水污染、考量雨洪滯蓄等方面……“就是讓自然自己做功,”在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首席設計師俞孔堅看來,美舍河治理過程中必須實施“最小的干預”,?摒棄固化河岸的傳統模式,轉而建設生態河岸和濕地,通過最少量的改變原有地形、植被以及人文痕跡,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進行生態治理。
“目前,示范段的河道擋墻后退,增大行洪斷面,拓展親水空間,增強彈性;同時,改善‘三面光’,增加水體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接觸界面,不僅有利于河流自然滲透,更加利于自然凈化……”采訪中,三亞市園林環衛局副調研員、美舍河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支援干部鄧新兵一針見血,道出了美舍河治理的收獲。
近日的傾盆暴雨,“巡察鳳翔段時,監測到暴雨之前水位高程是5.8米,河水最高峰水位達到6.2米,之后回降,降雨前后對比相差40厘米,美舍河充分發揮滯蓄排澇的功能,”采訪中,?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說起愿景,“我們希望把美舍河打造成為‘水安全的河’?!?/p>
治理效果顯著,白鷺也飛回來了
“最近,我和老伴們吃完飯后有空都會去美舍河邊轉轉,看著它一天一天的變漂亮,我們真的很期待?!爆F年五十多歲陳春霞,家就住在美舍河邊。自從啟動美舍河綜合整治以來,他們和千千萬萬傍水而居的市民一樣,提起美舍河的點點滴滴,總有說不完的話題,道不盡的回憶,數不盡的期盼。
炎炎烈日,36℃高溫下,工人們埋頭搬石頭、挑石頭、磨石頭、砌擋墻,“砂漿縫隙細至2厘米之處我們都要考慮”;傾盆大雨,雨停間隙,工人們見縫插針開種水草綠植,“選擇什么樣的植物都得講究”……他們用點滴汗水,日夜兼程,將美舍河澆筑得越來越美。去除渠化、種植水草、梯田凈化、開鑿樹島……美舍河水日漸清澈,5個生態示范段涅槃重生,美舍河治理效果顯著,“白鷺也飛回來了”……
相信能看到兒時美舍河美景
采訪中,百姓說得最多的期盼是對美好家園的向往,“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對“愿景”一詞最實在的莫過于“實現”二字。說一千,道一萬,拼力美舍河,??诰烤瓜蛲??還民水清岸綠白鷺飛翔。套用一位美舍河邊80歲高齡老市民的話:“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兒時美舍河的美景,從近兩個月每一天發生的變化來看,政府是動真格的,聽說還用了很多新辦法,不僅水清而且城市還能像海綿一樣,總之這讓我充滿希望,相信一定能夢想成真。”
記者?周雪君
(??诰W4月28日訊)
?
相關鏈接:
阿椰阿城行街記③守護美舍河的“蝙蝠俠”?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