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炎皇
前日,雨花區12歲女孩思思(化名)上培訓班途中失蹤,急得家人團團轉。思思的爸爸鄧先生發出尋人啟事,大伙在微信朋友圈大量轉發,全城尋人。昨日上午,鄧先生告訴記者,女兒在小區找到了,孩子不愿意參加“五一”小長假期間的英語培訓班,所以逃了一天課。時下,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讓孩子在假期參加種種培訓。教育專家認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孩子 厭倦補習一夜未歸
12歲的思思在雨花區某小學讀六年級,家人給她報了一個英語培訓班,周末上課,有一年多時間了。前日上午8時10分,思思像往常一樣,去自家樓下的某培訓班補習英語。中午12時,奶奶去培訓班接孩子時,老師告訴她孩子沒來上課。
家長心想,思思可能是貪玩,晚一點會回來,也沒太在意。可到了傍晚,思思仍然沒有回家。得知消息,幾十名家長和同學在小區和周邊尋找,鄧先生找到物業和轄區派出所調取監控,卻毫無收獲。無奈之下,鄧先生發出了尋人啟事,思思所在學校師生和同學家長轉發了信息,并加入尋人隊伍。
功夫不負有心人。昨日上午10時許,住在同一小區的一位居民在一樓的電梯口發現了思思,并及時通知思思的家人。這位居民是思思的同學的家長,所以認得她。鄧先生說,因為是“五一”假期,女兒不愿意上英語補習班,但又害怕逃課受到家人責怪,所以躲在小區的樓道里。現在女兒已經回到家中,一切平安。“衷心感謝大家的幫助!”鄧先生說。
家長 將暫時中斷女兒的培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家人給思思報了書法課、鋼琴課、英語課。鄧先生表達了自己的無奈,他是擔心女兒輸在起跑線。“我知道,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但目前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城里的孩子哪個沒報幾個補習班、興趣班呢?”
這次事件發生后,鄧先生也反思了自身的問題。他說,自己和老婆平時工作都很忙,家里還有一個6歲的兒子,可能對女兒有所忽略,覺得她長大了,總是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我們應該和她交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聽聽她內心真實的想法。”
鄧先生表示,會暫時中斷女兒的英語培訓,抽空帶孩子們出去玩一趟。
調查 多數孩子周末上培訓班
據本報記者之前的調查,雨花區王家沖小學曾對全校100名學生、100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96%的學生表示,周末時間被培訓班占得滿滿的,另有32%的學生表示周一和周五放學時間也在課外培訓。其中,在“你參加了幾個培訓班”的調查中,3至4個培訓班占比最高,為40%的學生,甚至有22%的學生參加了5個以上的培訓班。
在100名在校學生中,60%的孩子表示參加課外培訓班是自己的意愿,感到壓力很大的占16%。在對100名家長的調查中,從孩子4歲至6歲起報培訓班的約占60%,主要目的是“發揮孩子的興趣特長”,40%的家長明確表示,是為了“讓孩子進入更好的學校”。
多所學校校長向記者介紹,自己學校有一大半的學生都參加了校外培訓班。調查顯示,為孩子報培訓班,每月支出500元至1000元的家長占絕大多數,占比48%,1500元以上的占比16%。而被調查的多數家長的家庭月收入為3000元至5000元。
家長蘇艷坦言,課外培訓班占據了家庭大量的休息時間,孩子沒完沒了地學習,不少孩子提前進入了青春叛逆期,親子關系也出現了危機。同時,現在課外培訓班收費不菲,給家長們帶來經濟壓力,“孩子身累,家長心累。”
專家
成長比成才更重要
對此,家庭教育專家魯鵬程認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孩子的童年是一次旅行,而不是一場比賽。人生不是百米跑,而是一個長長的馬拉松。孩子應該贏得的是整個人生,而不是某一階段。即算“贏在起跑線”,對于孩子來說,無異于一場噩夢,因為他的童年是灰色的,是被父母“壓迫”的,沒有快樂可言。
魯鵬程提醒,家長們不要盲目相信這樣的口號。一旦盲目相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口號,浪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是小事,榨干孩子的潛能是大事。嚴重的話,孩子可能會因此而痛恨學習,從而影響他一生的發展。
其實,真正能夠支撐一個孩子一生有所作為的要素就是德行,就是做人。這是人生方向的問題,如果方向選擇錯了,不但沒有贏的可能,反而會輸得很慘。所以,我們要豐富孩子的道德思想。不僅要讓孩子“成才”,更要讓孩子“成長”,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使孩子從起跑線出發時已經比其他孩子晚了一步,只要他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前進,一樣會擁有幸福的人生。
?
相關鏈接:
“五一”假期北京接待游客540.8萬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