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朱恒源至今還記得,17年前那次人才培訓項目帶給他的震撼。當時,清華正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作,為摩托羅拉培養中國本土化管理人才。美方先進的人才管理理念讓朱恒源耳目一新,也讓他默默積累著中國頂尖商學院的實踐經驗。
17年后,在清華大學附近的一間會議室里,清華經管學院、中國民生投資集團以及印度尼西亞工商會的代表齊聚一堂,熱烈討論著為印尼商業領袖量身打造的管理人才培訓課程二期開課事宜。他們有一個共同目標:培養“印尼工商界的馬云”。
【打通國界實現經驗共享】
早在2009年,清華經管學院就開展了針對印尼企業家的培訓課程,先后有200多名印尼企業家參與其中。2015年11月5日,清華大學、中國民生投資集團、印尼工商會在上海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一帶一路”探路印尼產業——“領航計劃”人才培養項目,專門為印尼培養中高級管理人才。
大約半年后,“領航計劃”首期培訓課程在清華開課,15名來自印尼工商領域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在此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學習,課程內容包括杰出領導力、前沿商業環境分析、商業運營和管理、創新與實踐等。清華經管學院高管教育中心副主任李謙介紹說,第一期課程學員的平均年齡為39歲,其中最年輕的24歲,年齡最大的48歲。
3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帶給中國舉世矚目的成就,而開放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對“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來說格外具有吸引力。在“領航計劃”首期項目中,中國開放發展的經驗始終是熱點話題。
項目“人氣”教師、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陳濤濤就在上課過程中被不少印尼學員追問“中國經驗”。她說,眾多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單純的開放并不能夠自然地導向成功,外資的進入也不一定就會帶來正向的發展推動力。“關鍵是通過開放取得自身的發展,這要求投資國企業有意識地考慮在東道國創造溢出效益,不能僅僅追求經濟效益。”
中國民生投資集團總裁高級助理秦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強調的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加強了各方面文化互動和合作,推動了全球融合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發展方式,“它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合力共贏,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人才培養帶動民心相通】
“要讓印尼在亞洲取得更好的發展,關鍵要解決人才問題,而人才問題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管理。在課堂上,我們學到了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不僅知道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也了解到中國企業如何做大,”印尼工商會創新委員會副主席拉特納薩里說。
為期兩周的培訓課程,不僅讓印尼學員學到了“中國經驗”,也讓中國與印尼之間有了更深的了解。朱恒源感嘆說,去年的開班授課,讓他有了與印尼年輕商業領袖深度接觸、交流的機會,“從那時起,印尼在我的知識版圖中色彩就濃重了”。而課后逛王府井、吃北京菜的印尼學員們,也體驗了一把中國老百姓的生活。
印尼工商會投資部及秘書部副主席蘇吉哈托認為,“領航計劃”不僅為印尼培養了人才,而且有望在不遠的將來進一步拓展印尼與中國之間的聯系和人才網絡。“學員們的背景各不相同,有的是創業者,有的是來自政府部門(的管理人員)。對中方來說,這也是拓展在印尼人脈的好機會,有助于形成商業網絡。”
“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要多拆墻、少筑墻。要共同追求美好前途,民心相通必不可少。“當大家心走到一起時,才能夠真正追求共同的美好前景,”陳濤濤說。(劉秀玲 閆潔新華社專特稿)
?
?
?
?
相關鏈接:
候鳥老人公交車摔傷 寫信點贊海口“公交人”悉心照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