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4日消息(記者 謝大強 通訊員 陳創淼 王巨昌)小街巷牽掛大民生,“雙創”一年多來,海口秀英區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融入小街小巷升級改造的全過程,精準把脈百姓需求,精心設計,精細施工,突出文化特色,著力生態修復,完善城市功能,推動民生工程不斷提檔升級,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
百年老街煥發新生
“沒有想到這里能變化這么大。”家住長康路的群眾見證了門前這條背街小巷的蝶變。原先的長康路是“臟亂差”的代名詞,可自長康路實施改造后,這里便發生了大變化。改造好的長康路有400米,鋪面90多家,其中有5家超市、3家銀行、1家農貿市場、1條女人街和2個大型服裝商城。這里街面變得漂亮整潔了,路更順暢了、路燈更明亮了,群眾生活更方便了。
“宜居宜行靚風景。”這是秀英區308條小街小巷帶來的一次影響深遠的美麗蝶變:破損的墻面全部美化,天空雜亂的電纜線揮別“蜘蛛網”,節能路燈照亮出行路,健身路徑升級休閑生活。秀英區精心疏通了長康路這條城市“毛細血管”。
便民生活來到身邊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秀英區堅持設計先行,精細施工,全程融入民意,推動民生工程落細落小,同時有效結合建設“15分鐘便民生活圈”,將惠民利民真正送到居民心坎上。走在改造后的海玻路,地面平整干凈,新植樹木綠意盎然,一株株三角梅吐露芬芳,商鋪一派規范化入店經營景象。同時,秀英區通過“鼓勵現有店鋪調整業態和引進新業態”方法,在便民服務點引進手機貼膜、修車、配鎖等方便居民的新業態,讓居民在15分鐘內就能享受到吃、穿、住、行、樂等方面的優質服務。
為把背街小巷改建成群眾滿意的出行路,秀英區在推行改造中充分遵循民意,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盡量做到少擾民、少占道,尤其在立面設計的過程中,力求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更加協調美觀。
民生工程有效提速
308條小街小巷零星分布在秀英各處,施工在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同時,還要最大限度減小施工對群眾的影響。在2016年小街小巷改造中,秀英區積極引入PPP模式,借力社會資源,整合各方合力,解決資金投入不足這個“最大的攔路虎”,共同推進308條小街小巷的改造,有效提速了這一民生工程。
PPP模式提速背街小巷改造的背后不僅是資金保障,更重要的是政企合力、干群同心,齊心協力為改造掃清一個個障礙。背街小巷改造前期工作涉及部門很多,細節問題同樣很多。為此,秀英區將施工指揮部前移,采取現場辦公、靠前服務,及時解決了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精細化管理成常態
針對小街小巷管理,秀英區打出常態管理“組合拳”:加強“門前三包”的管理、整治,“六合一”聯合執法隊加強巡查,對違反“門前三包”管理條例的店鋪加大處罰力度,確保沿街店鋪經營有序;加強停車的規范和管理,鎮街聯合交警部門對道路施劃停車線,盡可能地為群眾提供停車位。
同時,多部門合力強化監管,逐步成為背街小巷管理的常態。比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區工商局等職能部門,對便民生活圈的物業小區以及路邊“兩小”門店等進行整治及監管,確保營業店鋪符合“雙創”標準,并常態化巡查不松懈。
?
相關鏈接:
堅持再堅持 全力決戰決勝“雙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