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今天(4日)通報,截至201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達1.851億公頃,相比1996年的170萬公頃,實現了110倍的增長。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董事會主席Paul S. Teng表示,當前,轉基因作物已經成為全世界農民一項至關重要的農業資源,因為它能提高農作物的生產率、利潤及保鮮效果,幫助農民實現巨大收益。在新的轉基因品種——馬鈴薯和蘋果獲得商業化批準并開始種植以后,消費者將能夠切身體會到生物技術帶來的好處。因為這些農產品不容易腐爛或受損,大幅降低了食物浪費和消費者食品的開支。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發布的《2016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應用轉基因作物每年所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于約1200萬輛汽車的碳排放總量;僅僅在2015年就幫助減少1940萬公頃農業用地,保護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因為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用量而對環境影響降低了19% ;此外,轉基因作物有助于發展中國家緩解饑餓,因為種植這些作物幫助了1800萬個小農戶及其家庭提高收入水平,穩定了至少6500萬人的經濟狀況。
隨著越來越多的轉基因作物品種獲得批準并完成商業化, ISAAA預測其未來的應用率將繼續攀升,持續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帶來收益。例如,在一些非洲國家,轉基因作物的應用曾面臨審批程序上的諸多障礙,但這些情況正在改善。2016年,南非和蘇丹把轉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229萬公頃增加到266萬公頃。在非洲大陸的其它地方,一股新的接受浪潮也正在涌現,肯尼亞、馬拉維、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加納、斯威士蘭和烏干達等國都在各類轉基因作物品種的審查和商業化上取得進展。
此外,巴西的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品種的種植面積在2016年增長超過11%,繼續保持了其轉基因作物第二大生產國的地位,緊隨美國之后。其中,轉基因大豆在全球的種植面積為9140萬公頃,而巴西就占了3270萬公頃。
?
?
相關鏈接:
基因分析顯示早期哺乳動物具有夜行能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