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法斯托夫市市長涅加茹克(中)在二期廠房建設工地向何生根(左)等廠方人員了解工程進展。
本報記者 譚武軍攝
“中烏產能合作潛力大,互補性強。‘一帶一路’建設給我們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我們計劃下半年上馬第二條生產線,為當地再創造150個就業崗位。”在烏克蘭法斯托夫再生化纖廠二期廠房前,工廠總經理、來自中國杭州的企業家何生根向本報記者分享著自己的發展規劃。
烏克蘭是中企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門戶。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展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向海外,在開拓烏克蘭市場的同時,也把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帶給當地。
堅守,換來收獲的喜悅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何生根與烏克蘭結緣。幾年前,烏克蘭哈爾科夫一家企業進口了中國的再生化纖生產設備,但苦于不會安裝,設備閑置了兩年。后來,何生根派出2名技術人員,只用3個月就幫他們解決了難題,實現了投產。也正是這次合作,讓何生根發現了烏克蘭蘊藏的商機。
中國是世界上再生化纖產量最高、技術最成熟的國家。何生根在這個行業闖蕩了20年。2013年10月,在距烏首都基輔80公里的衛星小城法斯托夫,何生根與合伙人投資1200萬美元的工廠破土動工。盡管已在海外打拼多年,但投資建廠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對何生根來說還是空前的。
“熟悉當地的營商環境,度過中烏合作的磨合期需要時間。”?建廠之初吃了不少苦,也交了不少學費的何生根談及往事并沒有過多的抱怨。
2014年4月,在一座廢棄工廠的基礎上,烏克蘭國內產能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再生化纖廠竣工投產了。何生根說,“我們只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舊廠改造、設備安裝、員工培訓等工作,‘中國速度’令當地朋友驚嘆不已!”
然而,沉浸在項目投產喜悅中的何生根沒有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讓他的企業面臨更嚴峻考驗。2014年初爆發的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形勢急轉直下,給何生根當頭一棒。2015年烏克蘭經濟下滑10%,本國貨幣大幅貶值,當地原材料供應急劇減少,下游客戶不斷流失……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難讓新生的企業陷入困境。
“很多外國投資者都選擇了撤退。但我想,這已經是最糟糕的時候了,還能壞到哪里去呢?風雨之后一定會見彩虹。”何生根喜歡辯證地看待問題,執著地選擇賠錢也要把廠子辦下去。
開拓歐洲新市場,擴大原料進口渠道,提高產品針對性和競爭力……為應對流動資金短缺和產品積壓帶來的挑戰,何生根想盡了辦法。
守得云開見月明,何生根的堅守換來了收獲。隨著烏克蘭危機的緩解,當地的政局和經濟形勢漸趨穩定,企業經營出現轉機。
烏克蘭新政府推進司法改革,地方政府保護外國投資者利益的意識逐步增強。烏能源短缺,電力供應不足,但當地政府優先保障給工廠供電。2016年伊始,烏克蘭和歐盟自貿區協定正式生效,工廠產品出口歐盟享受免關稅待遇。何生根的客戶主要在歐洲國家,產品從法斯托夫裝車,只需一天就能送達客戶,物流成本優勢明顯。他的企業很快實現了贏利,產品供不應求,目前占據烏國內市場70%的份額。
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惠及各方
廠子紅火了,全廠300多名當地員工都開心。這家工廠的最低工資6000格里夫納(1美元約合26格里夫納),比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還高。
曾在英國打過工的弗拉德,從建廠之日就被招進工廠。“在廠里上班收入不錯,福利也好,我們上4天班,休息4天,過節有過節費,加班有加班費,上下班有班車接送,每年有一個月的帶薪假,‘三八節’女職工們還收到了化妝品等禮物。”
弗拉德告訴記者,化纖廠已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企業,年輕人不僅在這里找到工作,有的還收獲了愛情,這兩年有4對新人在廠里相識、相愛、喜結良緣。
車間主任瓦季姆最大的感慨就是“穩定是福”。他說,“以前在基輔打工,每天路上要花2個多小時不說,每份工作還都干不長。現在工廠離家就5分鐘的路程,工作穩定,收入穩定。”
工廠總會計師奧莉加來自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以前她在該市一家企業擔任總會計師,生活安逸。2014年,烏東部爆發嚴重武裝沖突,奧莉加所在的工廠被迫停產。2016年4月,奧莉加離開家鄉,來到化纖廠應聘上崗。當得知奧莉加80多歲的老母親還獨自留在頓涅茨克,無人照顧,何生根向奧莉加伸出援手,把奧莉加的老母親接了過來。
“烏克蘭東部戰事爆發后,有150多萬人背井離鄉,我無疑是其中的幸運者。中國企業不僅給我提供了工作,我和我母親在廠里吃住免費。在這里,我們和中國員工相處非常愉快,如同一家人一樣。”奧莉加向記者講述這番話時,眼眶閃爍著淚光。
受益的不只是化纖廠的職工,還有法斯托夫的當地百姓。再生化纖的原料是廢舊塑料瓶。廠里職工們說,過去當地人喝完飲料,瓶子隨手就扔了。現在都知道要攢起來,送到工廠賣錢。
法斯托夫市市長涅加茹克動情地向本報記者表示,“患難見真情”,何生根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仍心系法斯托夫,不離不棄,難能可貴。中國企業不僅給當地創造了就業崗位,還熱心公益,回報社會,為當地學校捐款,給福利院送食品,資助當地文化演出等。涅加茹克說,中國企業的到來,給當地發展帶來活力和生機。期待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烏克蘭將會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
合作,進一步提升中烏經貿關系
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瑞士達沃斯會見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雙方就進一步加強互利共贏合作達成新共識。2017年4月,中烏“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周在基輔舉行,波羅申科通過媒體表示,希望深化與中國的全面合作。圍繞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波羅申科認為,這一倡議蘊含著巨大發展潛力,烏方愿積極參與。
何生根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使中國與沿線國家利益相融,命運與共。中國駐烏克蘭使館商務參贊劉軍向本報記者表示,何生根將企業的發展與“一帶一路”建設緊密結合,在烏克蘭經濟困難的時期,毅然選擇堅守,這既表明中國企業家具有商業眼光,也體現了中國與烏克蘭的友誼。這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正確義利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中烏“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生動體現。像法斯托夫再生化纖廠這樣的中國企業根據烏克蘭市場需求,自發地形成產業聚集,實現上下游產業配套,在中烏“一帶一路”合作中做大做強,值得鼓勵。
2015年,在中國駐烏克蘭使館支持下,烏克蘭中國商會成立,擔任副會長的何生根有了新使命,幫助更多中國企業在烏落地生根。何生根說,烏克蘭土地租金便宜、人工成本低、工人素質高、出口歐盟便利,這些都是吸引投資的重要優勢。
何生根告訴記者,他有兩個心愿:一是希望烏政府能加快推動投資便利化,包括為符合規定的投資者快捷辦理長期居留手續;二是夢想能在法斯托夫建個中國工業園,讓中國企業形成合力,降低“走出去”的風險與成本。他相信,在“一帶一路”建設帶動下,中烏兩國經貿關系一定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報基輔5月5日電)?
?
相關鏈接:
“一帶一路”豐富中烏合作新內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