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8日凌晨2時,第二輪投票結束,初步統計結果顯示:馬克龍以超過65%的得票率當選法國總統。法國大選被認為是歐洲今年最具決定性的一場選舉,其結果對不久將舉行的英國和德國選舉可能產生巨大影響。馬克龍和勒龐的對決被認為是“親歐”派和“脫歐”派、支持全球化的國際主義和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之間斗爭的縮影。“無論是誰贏得選舉,都僅僅只是開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日稱,法國下一任總統仍然面臨一長串棘手問題:難民潮、恐怖襲擊不斷的安全形勢、自金融危機以來一直陷入困境的經濟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哪個難題都不會因為誰當總統而變得容易解決。而一個“分裂的法國”,更是新總統面臨的最大挑戰。
“法國大選的影響可能比英國脫歐還要大”,英國《獨立報》7日這樣的擔憂代表了眾多歐洲媒體的聲音。該報道稱,無論法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法國人的這次選擇將在國界以外很遠的地方產生回響:從敘利亞極端分子的據點一直到聯合國安理會會議大廳,其帶來的影響可能比英國脫歐還要大。報道稱,歐洲一體化思想誕生于二戰戰火之中,法國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如果法國離開歐盟或者歐元區,那就預示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死亡。
“這次法國大選是民粹主義浪潮的一塊試金石,民粹主義已經動搖了西方民主政體,導致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和英國離開歐盟。”英國《金融時報》稱,如果鼓吹脫歐、反對全球化和移民的勒龐上臺,將可能導致歐盟分崩離析,引發歐洲第二波政治大動蕩。
“對于法國、歐洲甚至全世界來說,法國這場選舉都顯得十分危險。”美國《紐約時報》稱,法國人口有6700萬,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是一個核大國。自從法國大革命以來,法國一直被視作是西方民主思想的燈塔。報道稱,很多人在第二輪選舉中投票支持馬克龍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甚至只是為了阻止勒龐。這是法國的政治傳統,被稱為“共和國陣線”,即主流的政黨聯手阻止極右翼上臺。但即使勒龐輸掉選舉,極右思潮也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支持度。
“無論星期天的選舉結果如何,這場選舉一定會使法國陷入分裂。”美國《新聞周刊》稱,無論誰獲勝,法國都將處于分裂狀態。報道稱,對于55%的法國選民來說,他們的第一選擇并沒有出現在第二輪的選票上。這也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首次出現法國政治中的兩大傳統支柱——社會黨和保守的共和黨都被排除在第二輪選舉之外。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各種議題相互交織在一起,為可能的危機帶來了不同的變量。
“法蘭西已成為‘歐盟病夫’,而且病得著實不輕”。新加坡《聯合早報》的一篇評論稱,2008年金融危機后,法國一蹶不振,民眾沮喪。民調顯示,法國人如今是世界上最悲觀的一族,連阿富汗人和伊拉克人都比法國人樂觀。報道稱,由于改革步履維艱,積重難返,法蘭西的體質變弱,抵抗力下降。法國社會要么不配合治療,要么干脆拒絕治療,結果急性變慢性,心理障礙導致抑郁癥。后果如何雖不可預測,但可以想象:不是在抑郁中滅亡(步希臘后塵),就是在抑郁中爆發。
“5月7日是一個轉折點”,德意志廣播電臺7日表示,無論誰當選,法國都已經改變,不再是傳統兩個大黨的統治,法國翻開新的一頁。而無論誰當選,都將是非常艱難的。法國處于各種危機之中,包括移民危機、經濟危機、歐盟危機等。德國《每日鏡報》稱,“即使馬克龍當選,也不會改變歐盟的危機”。歐盟的問題積蓄多年,已到了非徹底變革不行的地步。鑒于歐洲日益增長的民粹主義,歐盟要保持凝聚力,并用強勁的經濟增長來支撐,只有這樣才可能阻止解體的進程。【駐法國特約記者姚蒙 潘亮 董銘 駐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青木 陶短房 陳一 柳玉鵬】
?
相關鏈接:
?法國大選候選人最后沖刺 民調顯示馬克龍將戰勝勒龐
法國大選將歐洲拖到十字路口 超七成國民支持“變革”
英媒:法國大選結果提振金融市場
多國主流媒體關注法國大選首輪投票 力挺馬克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