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即,北京再次成為世界焦點。
對于“一帶一路”,國內外有些不當的認識和觀點。有人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無償讓利,是落后產能輸出,是拿國內的錢支援外國建設。
應該看到,借由“一帶一路”,走出去的中國是合作,不是捐贈;要共贏,不要壁壘。“一帶一路”追求共贏,對方要贏,中國也要贏。“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的獨奏,而是所有參與國家的合唱。
從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再到中哈、中俄、中緬油氣管線,“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很多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已成為促進貿易發展、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亮點。過去幾年間,在全球貿易疲軟的背景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形勢穩中有進。
從數據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覆蓋32.1億人口,約占全球人口的43%,對外貿易總額7萬億,約占全球21%。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果開發得當,勢必形成龐大的消費市場。
數據一串串,成果一行行。“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提供了增進經濟發展、促進國際合作的中國方案。對于發達國家,我們是后來趕上,全球第二經濟體的實力已經足以說明一切;對于發展中國家,我們提供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經驗”。
同時,也要自我提醒:對外合作,也需要改變我們的地緣政治觀。談及“一帶一路”,人們很容易因為一些老舊過時的標簽產生偏見。
談及歐美,我們沒有合作的底氣,說話做事矮人一等;說起非亞,我們總是怕倒貼,總有天朝接見萬邦的錯覺,這是全球觀失衡的表現。目前,越來越多國家對華簽證采取免簽、落地簽的方式,不妨多到“一帶一路”國家走走看看,糾正完善我們的地緣政治觀。
自信,這是開展“一帶一路”的重要底線。世界需要中國,中國走向世界,這是相互需求的結果,明確這一點,才能在各國合唱中掌握主旋律,不至于唱跑了調,彈錯了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