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沿線多個國家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在貿易和投資本幣結算、貨幣直接交易、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等方面的合作也有了重要突破。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接受了記者專訪。
記者:您怎么理解“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應當如何保障“一帶一路”建設所需資金?
易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愿望強烈,但其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面臨著資金短缺等問題,融資需求較大,迫切需要國際社會支持。促進資金融通可以給“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撐。
同時,“一帶一路”旨在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資金融通也需要各國共商、共建、共享。中國為“一帶一路”搭建資金平臺、促進資金融通,并不意味著單向的資金支持或單方面讓利。盡管“一帶一路”項目通常周期較長,但大多數項目具有商業回報。金融機構也是按照市場化的運作原則,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中國通過與沿線國家搭建利益共同體,充分調動沿線國家資源,既有利于沿線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利于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同時還可以享受較好的商業回報,創造多贏局面。
記者:“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金融機構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在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設機構和提供服務的情況如何?
易綱:“一帶一路”相關的貿易和投資合作會產生大量配套的金融服務需求。推動金融機構互設可以促進貿易暢通,有助于為對外投資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還有助于促進當地金融市場發展,有效動員當地儲蓄,更好地實現資金融通和風險共擔。
中國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合作,降低和消除準入壁壘。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5個沿線國家設立了61家一級機構,20個沿線國家的54家商業銀行在華設立了分支機構和代表處。通過推進金融機構互設,貿易和投資相關的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滿足,也有助于我國前期投資資金產生良好回報。
記者:市場很關注貨幣合作的情況,您可否介紹一下我國和沿線國家在本幣互換和跨境結算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易綱: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使用本幣開展投融資可以充分調動當地儲蓄資源,通過合理的回報形成示范效應,撬動更多當地儲蓄和國際資本,也有助于降低換匯成本和匯率波動引發的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中國在此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并取得了重要進展。截至目前,中國先后與2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6個沿線國家獲得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在貿易和投資本幣結算、貨幣直接交易、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等方面的合作也有了重要突破。這些都有效降低了匯率風險,便利貿易和投資,提高清算效率,促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有助于中國與沿線國家進行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開放與融合。未來,中國愿進一步與各國分享經驗,探索擴大本幣在投融資中的使用,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和經濟發展需要。
記者: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應如何有效地與多邊開發機構開展合作?
易綱:多邊開發機構成立時間較為悠久,在其業務涵蓋的地區和領域往往有明顯的優勢。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強與多邊開發機構的合作,一方面與非洲開發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和泛美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設立了規模總計70億美元的聯合融資基金,有效推動了中國企業在相關地區開展投資合作。另一方面,中國于2016年1月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并于當年參與了EBRD管理的股權參與基金(EPF),有效助推“一帶一路”建設與歐洲投資計劃等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戰略順利對接。
通過上述合作,我們成功借鑒了國際開發機構的成熟經驗及做法,利用其了解當地經濟情況的優勢,不僅更好地為該地區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使我國獲得了較好的資金回報,成功打造了共同繁榮的共贏局面。
記者:習近平主席曾提出要打造“綠色絲綢之路”,您認為應怎樣發揮綠色金融在其中的作用?
易綱:“一帶一路”不少沿線國家都面臨著環境問題,通過將綠色金融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綠色產業,不僅滿足了當地經濟的短期需求,還有利于解決當地環境問題、顧及了該地區長期發展的需要。中國綠色金融業務近年來已獲得初步發展,2016年中國發行綠色債券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發行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也對發展綠色金融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中國愿與沿線各國一道,不斷進行業務創新,攜手打造一條“綠色絲綢之路”。
記者:“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以此為契機,未來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上還可以開展哪些工作?
易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經濟體,因此,普惠金融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在過去20年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通過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推動科技創新等方式積累了寶貴經驗,特別是中國通過發展自助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使數字金融在中國得到較快發展。這些成功經驗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同時,還應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網絡化布局,除了金融機構互設外,還可以通過推動金融服務對接、資本市場和基礎設施的融通、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加強金融監管當局的交流與合作等方式,有效調動國內和國際資源,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長期、可靠的金融支持。(記者王觀)
?
?
相關鏈接:
奏響共同發展的交響樂(一帶一路·合作共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