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車輛在復雜的黃桷灣立交上有序行駛。 記者 張錦輝 攝
近日,軌道交通3號線北延伸段(碧津至舉人壩),軌道車輛即將駛入舉人壩站。
記者 張錦輝 攝
今年4月,黃桷灣立交(盤龍立交)正式移交給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局管理,宣告主城區最大和最復雜的立交建設全面完成。
黃桷灣立交2009年開工、2016年投用。整個立交有5層,從地面到最高點為37米,包括兩條主線、15個匝道,連接廣陽島、江北機場、南岸、大佛寺大橋、朝天門大橋、彈子石、四公里、茶園8個方向,是迄今為止主城功能最強大的“樞紐型”立交。
“黃桷灣立交的建設,是重慶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構建以立交、輕軌、橋梁、隧道為主的多層次立體交通體系的縮影。”市城鄉建委人士表示,最近5年,是重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加大、建設速度提速、市民受益良多的5年。隨著主城區城市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市民到各個城區的出行選擇增多,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與城市發展新區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
路橋隧建設頻頻創紀錄
2015年12月29日,是重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史上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當天,百億路橋隧項目開工儀式在大渡口區舉行,包括白居寺長江大橋、曾家巖嘉陵江大橋、新牌坊立交在內的“兩橋一隧四路三立交”共10個項目正式動工修建,總投資約201億元。
在主城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類似的“大手筆”還有很多。據統計,2013年,主城建設“6橋4隧”,規模創歷史之最;2014年主城完工“3橋3隧”,規模再度刷新歷史紀錄;2017年,主城區計劃建設11座跨江大橋,創下橋梁建設史上的新紀錄。
除了橋梁建設得到重視外,重慶還以隧道建設為抓手,打通主城西向交通的瓶頸。
2013年,重慶開工建設華巖隧道、歇馬隧道項目;2014年開工建設中梁山隧道擴容改造工程,這些項目都將在今年完工。2015年開工的龍洲灣隧道如今正抓緊建設,爭取2019年建成投用。
華巖隧道建成后,都市功能核心區往返都市功能拓展區(如九龍坡區白市驛、西彭、金鳳等地)更加方便,也推動江津、璧山、永川等渝西地區融入主城;歇馬隧道通車后,將使北碚區與都市功能核心區增加一條快速通道;中梁山隧道擴容改造工程完工后,通行能力將提升一倍,將大大緩解中梁山沿線的交通擁堵;龍洲灣隧道建成后,巴南到渝黔高速將再添一條捷徑。
隨著重慶以快速路網為骨架,主次干路為基礎,合理布局跨江橋梁和穿山隧道,功能明確、級配合理的片區城市道路網絡逐步形成。近5年來,主城擁有的跨江橋梁數量已從最初的24座提高到29座;建成的穿山隧道從5年前的11座增加到去年底的15座。
打通“斷頭路” 改善“微循環”
暢通主動脈是一方面,重慶還積極打通“斷頭路”,豐富主城交通的毛細血管。
近年來,隨著車流量快速增長,每天上下班高峰,主城區許多主干道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擁堵。與此同時,大量“斷頭路”的存在,使得一些本可以分流的支路難以通暢。為改變這一尷尬,重慶啟動了2016至2020年“斷頭路”專項建設計劃,爭取5年打通170條“斷頭路”,去年已打通30條“斷頭路”。
“斷頭路”打通后,將如何改善區域“微循環”?
以沙坪壩區小鳳路為例:以前,小龍坎到鳳天路之間沒有直接連接,形成了“斷頭路”。為改善沿線交通狀況,沙坪壩區城鄉建委計劃今年在小龍坎到鳳天路之間新建一條小鳳路作為連接路。小鳳路一期屬于城市次干道,起于小龍坎正街,止于鳳天立交,全長約1290米,采用雙向4車道,預計2018年年底前完工,屆時市民乘車從小龍坎走小鳳路就可到達鳳天路,將比現在節約一半車程。
在主城,類似打通小鳳路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楊家坪商圈二環“斷頭路”項目(建設工期為2015至2016年)起于謝家灣正街,止于石楊路,建成后緩解了楊家坪商圈擁堵;高家花園立交連接道“斷頭路”項目(建設工期為2016至2017年)起于高家花園立交,止于磁器口大橋端頭,建成后可解決內環與磁器口、井雙片區的交通聯系,緩解楊公橋立交的交通壓力等。
隨著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主城區城市道路總里程也從5年前的3554多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4856公里;路網密度從5年前的5.5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6.43公里/平方公里。
軌道通車總里程超過200公里
打造多層次的城市立體交通體系,在主城交通中發揮作用的不僅是橋梁、隧道和城市道路,軌道交通也功不可沒。
2016年12月28日,軌道交通3號線北延伸段(碧津至舉人壩)開通運營。這條輕軌線路不僅改善了渝北碧津至保稅港區舉人壩沿線居民的出行條件,也標志著重慶軌道交通第一輪建設規劃完成。
作為改善市民出行的重要抓手,近5年來,重慶軌道交通建設駛入快車道。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重慶軌道交通通車總里程已達213公里,日均載客量達200萬人次,日最高客運量達262萬人次。重慶已建成軌道交通1、2、3、6號線,初步形成了軌道交通骨干線網,線路通達主城九區所有核心組團,連接主要商業中心、機場、火車站等重要交通樞紐。
此外,近5年來,重慶不僅在主城加快軌道交通建設,也注重推進都市功能拓展區與城市發展新區的軌道建設項目,加強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與城市發展新區的聯系。
2014年,軌道交通一號線大學城至璧山段正式開工建設,全長5.6公里。2017年建成通車后,市民坐軌道交通從璧山到大學城的尖頂坡站僅需5分鐘左右時間。
2015年,軌道交通5號線延伸線江津段(大渡口區跳蹬站至江津濱江新城)開工,全長26.7公里,2019年底建成通車后,從江津圣泉寺站出發,30分鐘可到達主城核心城區,比現在乘坐客運班車縮短約一半時間。
軌道交通建設,火力全開。今年重慶續建及新開工建設軌道交通線路9條共272公里。9條在建線路中,五號線一期北段(園博中心至大石壩)、十號線一期(王家莊至鯉魚池)共50公里線路計劃9月底開始不載客試運行,12月底開通試運營。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日益完善,軌道交通成為市民出行的重要選擇。2016年,軌道交通占公交出行的比例達到41%。
重慶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不斷強基礎、“補短板”,不僅帶動了各片區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使得市民生活品質得以提升,各方從中得到了實惠。
?
?
相關鏈接:
扛起海口實體經濟龍頭擔當 高新區助力美好新海南建設
美報告承認薩德費用分攤有爭議 特朗普或對韓施加經濟壓力
靖西11個貧困村成立集體經濟股份公司
王云霞主持召開市政協委員座談會 推進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