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位21世紀?在不同的維度看世界,結論千差萬別。近百年歷史表明,21世紀全球化底色下,方向悄然生變。有人曾用“世界向東,中國向西”來形容全球化發展的新趨勢,一個由“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全球發展新動向,在不經意間影響著世界格局。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在國際國內多個場合,習近平的一系列精彩闡述,讓“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傳遍世界,深入人心。一呼而百應,“一帶一路”倡議煥發出強大感召力,從中國方案逐步成為世界強音,讓世界上最長的兩條經濟大動脈、文化大長廊,浮出歷史深處,奏響時代響音。
當“中亞第一長隧道”卡姆奇克隧道段通車時,中國建設者讓天塹變通途;當亞吉鐵路全部采用中國標準建成時,“新坦贊鐵路”續寫著中非友誼;當不少國家在為掃盲焦慮時,2018年覆蓋所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北斗導航系統將助推遠程教育……從鐵路、公路、水路,到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因為彼此信任、互聯互通,實現了發展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把蛋糕越做越大,增進各國人民的獲得感。
從全球范圍內看,西方經濟持續式微,反全球化浪潮不斷,民粹主義、孤立主義、極右思潮顯現,未來如何發展、全球向何處走,成為困擾人們的大問題。中國以自身的努力和智慧為世界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為全球發展提供的公共產品,絕不是“向東”轉,而是用東方發展的列車連通西方發展的軌道,同行才能共贏,這就是東方智慧、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正如習近平所言:“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在全球經濟迭微的背景下,同行才能同心,同心才能共贏。“一帶一路”不是搞勢力范圍,而是推動大家一起組成朋友圈;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網絡。
如果將“一帶一路”視為亞洲騰飛的兩翼,想要飛得高,就離不開強勁有力的翅膀和結構完整的骨架,“一帶一路”離不開各國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從亞投行成立鼓勵了“一帶一路”的全球信心,到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再次賦予其支持各國建設的能力;從絲路基金致力于支持資源開發、產業合作、金融合作的成立初心,到已經簽約15個項目、投資60億美元;從一條中歐班列奔向黃金時代,到涵蓋一個個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的“六廊六路”合作框架……“一帶一路”不僅伸展出兩只翅膀,更像張開雙臂,“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的景象再現,也只有雙翅振動、雙臂用力、雙手緊握,才能搏擊出向著未來發展的氣勢。
“中國人民深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艱辛,對各國人民取得的發展成就都點贊,都為他們祝福,都希望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不會犯‘紅眼病’,不會抱怨他人從中國發展中得到了巨大機遇和豐富回報。”習近平主席說出的不僅是中國開放包容的心態,更向全球發出了一封“一帶一路”共享發展的邀請函,“快車道”上有你有我,今日在北京、通世界、利天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